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明实
[导读] 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人群,因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造成大脑皮层受损
        李明实
        抚顺市特殊教育学校113006
        摘要: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人群,因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造成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在智力、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缺陷,平时的生活中可能还会遭受别人的冷落和歧视。为了体现社会对智障儿童的关爱,也为了针对这一人群开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习设立以帮助特殊人群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因为大脑皮层受损会降低人体某些方面的能力,智障儿童对外界的感知,自我行为约束的能力相对正常儿童来说更具有不可控性,表现为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身体会不受大脑控制做出反应,没有办法及时有效地接收老师传达的指令。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智障儿童学习起来更为简单一点,通过强有力的外力作用、有计划地示范引导智障儿童在体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起自信心。
关键词:体育教学; 智障儿童; 行为习惯
        体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多地需要大脑与身体的协调配合,大脑意识控制身体做出动作,身体重复性的动作也会在大脑中形成惯性记忆。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缺陷会出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肢体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习惯的惯性作用帮助智障儿童形成身体记忆,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得体、举止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通过行为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产生鼓励效益,借助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外界的认可,树立起智障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智障儿童教学需求的特殊性
        作为同样是被上天亲吻过的孩子,智障儿童在去往人间的路上不小心折断了翅膀。虽然智障儿童在智力上有一点缺陷,但是他们的心灵思想却更纯粹,想法也更简单单纯。现实生活会有人用不友善的行为冷落歧视、区别对待于智障儿童,这种行为显然是不符合道德标准,需要被谴责的。智障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对其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特定的培养目标。为了智障儿童免于遭受他人的异样眼光造成心理负担,目前主要是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了智障儿童的教学工作。在特殊教育学校里会根据智障儿童的缺陷表现分设班级,开设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以此来满足智障儿童在教育上的特殊需求。
二、行为习惯的基本概念
        习惯是一种惯性,行为习惯则可以简单理解成是重复行为形成的一种惯性记忆。物理中我们知道惯性是物质自身的一种属性,不会因外界的作用产生或消失。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受到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习惯能为一般儿童的教育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对于智障儿童则更为重要。

智障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会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水平比较差。帮助智障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利用智障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促进其认知能力和社会适用能力的提高,进而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1]。至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因为体育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教育活动方式更易被智障儿童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会更多的利用到肢体行为。
三、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一)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特定的培养计划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用于智障儿童的,针对智障儿童制定的培养计划需要建立在充分观察培养对象行为特征的基础之上。仔细观察之后根据智障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有些智障儿童的反应迟钝、行为缓慢,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指令游戏训练智障儿童的反应能力;有些智障儿童行为乖张不受控制,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融入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活动,比如密室寻宝等。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能制定对应的教育措施,是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外部刺激鼓励树立起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智障儿童在智力肢体上的缺陷造成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用言语表达出自己想法,用大脑控制自己的肢体任意挥舞,再加上外界的不和谐声音,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趋势下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下肢行走不便的智障儿童,在制定下肢恢复训练的同时不断地给予鼓励刺激,譬如“你很好,你很棒”的言语刺激,其他的学生在一旁为其鼓劲加油的行为刺激,来帮助智障儿童形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心理建设。通过外部刺激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起信心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心理暗示。
(三)加强训练发挥榜样作用
        因为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比正常儿童要差,学习同一个事物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并发挥表现良好同学的模范作用。例如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前的列队准备阶段,有的智障儿童总是喜欢在队列里嬉戏打闹,可以单独对其进行强化训练队列动作,时间长了,看到其他的同学都在进行别的体育活动,自己一直停留在队列动作上感到枯燥乏味,会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智障儿童采取口头或物质的奖励,以此来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结束语:
        智障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有缺陷,针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教学活动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为了开发智障儿童潜在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智障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为智障儿童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明杰.浅谈对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刘爱丽.体育教学中智障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