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静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河南省信阳市 464400
摘要:临界生是指成绩临近某一分数界限的学生,是高三教学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当前的综合成绩、学习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目的是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指导。所以,在高三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合理落实分层教学的策略,借此促进临界生的转化与提升。
关键词:高三;临界生;分层教学;转化;策略
临界生的成绩往往在某一分数界限上上下浮动,如果他们稍加努力,就能突破界限;如果稍有懈怠,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说临界生是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群体。因此,作为高三教师,就要认真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从而促使高三临界生实现成绩的突破,帮助他们升入理想的高等学府。
1.教学目标与内容分层
由于各方面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学生的理想、目标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步。所以,在高三教学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成绩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其分成A、B、C三个群体,分别是一本线临界生、二本线临界生、专科线临界生。而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目标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临界生得到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教育和指导。
例如:A类学生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B类学生应对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刻的掌握,在做到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可以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C类学生是某种程度上的学困生,他们应做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及配置的例题、习题,并能模仿例题解决一些相似问题。
而教学内容应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规划,比如:A类学生在全面梳理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知识面和特殊题型的拓展;B类学生应以教材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并适当进行拓展性训练;C类学生要以教授基础知识为主,并着重培养其模仿能力。通过目标与内容的分层,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分寸,并使学生明确自我提升的方向,进而为临界生的成功转化做好铺垫。
2.教学方法与形式分层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它的原则之一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在高三教学中,既然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临界生群体,那么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就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得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强度适中的锻炼,并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临界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对A类学生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可以加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有效的手段给学生提示和启发,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学的能力;对于B类学生,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讲解和训练,通过讲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产生更透彻的理解,通过变式训练等手段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针对C类学生,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可采用“趣味化、多沟通、促表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教学中尽量凸显学科的趣味性,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和学生的对话,保证学生跟上课堂的节奏;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及时应用知识,及时说明困惑,以夯实学生的基础。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分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临界生得到相应程度的锻炼与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进步。
3.作业练习与评价分层
在高三阶段,习题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却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引自我提升的方向。但是每个学生的成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过于“一视同仁”,则无法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采取分层作业以及分层评价的策略,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为学生设计试卷时,教师可以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将其分成“基础演练”、“变式提升”、“真题训练”三个模块,让各类学生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练习,并鼓励学生尝试完成上一级模块的训练。此外,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加大训练量,并适当拓展习题的范围、加深习题的难度;对于B类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加强错题整理,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而对于C类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对一些重点、难点题目反复训练,使其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产生深刻的记忆。另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A类学生的不足,使其戒骄戒躁;倡导B类学生自评、互评,使其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其发扬长处、弥补短处;对于C类学生,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挖掘其优点,给其制定短期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以增加其自信和动力。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循着各自的规律得到学科素养的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高三阶段,教师要根据临界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让他们勇于挑战自我、突破界限,最终顺利升入理想高校,从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中大.关于高中临界生转化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36):83-84.
[2]韩闯.高考临界生的成因及提升转化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