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芬
河南省郏县第一高级中学 467100
摘要:整本书阅读要摆脱阅读表面化、碎片化、功利化的桎梏,就要将深度阅读引入其中。本文在深度阅读视域下,从激发阅读兴趣、梳理知识脉络到自主批注阅读、专题研读指导再到交流展示共享,逐次递进,完成对《史记》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究。
关键字: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深度阅读 史记
前言
整本书阅读在中国的语文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尤以科举制度下学子们需要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将内容烂熟于心,并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随着语文学科制定的课程标准不断演变,整本书阅读从无至有,再到被重视,足以见得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在逐渐提升。胡适、朱自清、叶圣陶均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广阅博览,“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对整本书阅读而言,既是教师的一项教学计划,也是教师课堂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以“本”为单位,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连贯性、完整性,养成整本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吸收、借鉴书中知识的能力。将深度阅读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在,有利于避免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化、碎片化、功利化的问题。本文以《史记》为例,从深度阅读的视角谈谈如何进行《史记》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属于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式,虽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引领学生对《史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史记》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等相关文章,先向学生介绍《史记》的写作背景与影响,司马迁的写作目的以及司马迁受腐刑后创作《史记》的特殊而复杂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整理国内外研究《史记》的相关成果,从司马迁的家世,《史记》语言、人物、民俗文化、神话传说、评价等方面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将《史记》立体展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点,使其产生阅读《史记》的欲望和动力。通过这种介绍方式,有的学生可能对世家有兴趣,如《管蔡世家》《宋微子世家》,有的则对列传、本纪感兴趣,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信陵君列传》《刺客列传》《蒙恬列传》等。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介绍,由点及面逐步展开对《史记》的阅读。
二、梳理知识脉络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约53万字,分为纪录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诸侯、勋贵的三十世家,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以及十表、八书。深度阅读视域下,《史记》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所阅读书籍的思想脉络”。在阅读前梳理《史记》的知识脉络,对全书结构有个整体把握,整理出自己的阅读顺序,重要与不重要的篇章,正如学者根据《史记》内容真伪,来源、重要程度将其阅读内容进行删减,认为“十表”阅读序文即可,内容不必详究,“八书”虽重要,但今所传似非原本,故可省。“世家”中吴、齐、鲁、管蔡等采自《左转》,若读《左传》,亦可省。然“世家”战国部分优于《战国策》,需细读。如此,便为《史记》整本书阅读省去不少精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自己阅读《史记》的计划和层次,在阅读中做到精略得当,既有利于学生把握阅读节奏,又利于学生记忆《史记》阅读内容,并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想。
三、自主批注阅读
《史记》整本书阅读主要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要避免学生阅读出现“水过地皮而不湿”的问题,就需要学生阅读《史记》是要“读”与“思”相结合。这也是深度阅读所强调的阅读要善于批判和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批注法,并对学生的批注形式和内容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便捷的批注方法,如教师可以专门抽出时间安排阅读批读方法指导以及示范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梳理知识脉络中的思维导图,将阅读内容和批注内容填充进思维导图之中,从而将线性的阅读转变为可视化的阅读脑图,在边读边批,以批促思,以思促读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丰富学生对《史记》文本的理解,完善《史记》的知识体系。例如,有的学生对《史记》中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想要更进一步获取更多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相关品评内容,就会通过阅读其他历史书籍,如《汉书》《战国策》《左转》《资治通鉴》等与《史记》文本相关的史料,或者历代诗文、小说、戏剧等参证资料,并将阅读过程中的参证的资料融合进导图,既能丰富批注内容,亦能拓展学生视野。
四、专题研读指导
李煜辉认为:“整本书阅读提倡以来,大量‘教法’介入其中,专题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学习、主题情境教学等都可供实践者选择……实践探索和文件研究显示,高中阶段采取专题教学的方式更为适切。”基于《史记》的专题研究,是指导学生建构并解决研究问题,撰写完成研究论文等学习成果的教学方式,将其放在自主批注阅读之后,既是专题研读需要(对文本高度熟悉),又是对批注阅读过程的升华和拓展,专题研读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在有关《史记》的专题研读环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专题,以及如何根据专题搜集资料,随后指导学生明确观点和论据,最后形成研读作品。
五、交流展示共享
分享促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动机之一,因此在整本阅读中加入交流展示环节,能够满足学生的分享欲望,将自己喜欢的《史记》的中人物、表达方法等分享给学生及老师。同时也可达到学生《史记》整本书阅读的深度阅读价值,提升学生《史记》整本书阅读的获得感。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能够将阅读成果以论文评改、论文答辩、人物辩论等形式进行展示,如针对项羽、刘邦人物形象的辩论,《<史记>中到底有多少算得上真正的英雄?》《<史记>中令我钦佩的**》等,亦可通过剧目改编、论文集结成刊、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促进《史记》整本书阅读价值的扩散,从而将学生研读成果物化,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的交流”。最后,通过交流展示分享,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测。
结语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以极复杂之体混合而成,内容配置却极为完善,学问、艺术方面盛水不漏,文章技术,语调字法,早已形成文学常识的一部分,因此语文学习,《史记》是不可不读之书,不管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能称之为经典。将其作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书目之一,能够从文言、写作、人格教育等方面发挥《史记》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宏业.深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03):27-29.
[2]陆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及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9(07):39-40.
[3]郭子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2018.
本文系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史记>为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策略实践研究》(JYKT2020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