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 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承果
[导读] 孤独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
        李承果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   
        内容提要:孤独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异常、社交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是人所共知的,学校教育通用的班级授课制对于他们来说效果差强人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为学生制订符合其能力、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势在必行,也被越来越多的有关人士所接受、采用,必将成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孤独症   模仿  语言认知
        李xx今年9岁,男,是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通过前期观察,结合他的特点对其进行模仿、语言与认知方面的个别化训练。各方面的训练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训练对象的特点
        李xx具有典型孤独症患儿的相关特点:语言表达有障碍,机械性语言,常常自言自语等;情绪行为有障碍,自我控制能力差、莫名其妙的哭笑等;社会交往有障碍,不理人、不粘人、对团体活动不感兴趣、不主动等。
        二、训练的前期准备
        1.搜集资料:确定李xx做为训练对象后,先搜集他的原始资料。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到李xx住在农村,没有明显的强化物,情绪不稳定。
        2.评估:李xx有一定的配合性,能够听指令,模仿能力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情绪不稳定,生活自理能力一般。
        3.初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及平时对该生的观察,将训练重点放在语言理解、粗大运动和生活自理方面。
        4.训练环境立体化: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诸多因素一起加入到对该个体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活动中来。首先是家庭的配合,了解家长的需求,并告知其本阶段训练重点,让家长了然于胸,给予支持和配合。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与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好,同任课教师一同训练。最后,为他营造一个和谐的训练环境。
        三、具体操作
        1.制定计划:结合李xx的特点,对他进行粗大运动、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的训练。
        2.遵循低起点、多循环的原则:训练时为了让李xx更愿意学习、更容易获得自信和成功感。把训练内容分得很细,让他毫无困难、不知不觉中完成训练内容。

用多种方法促进、激发他的参与性。
        为了使教学计划的进度顺利有效的进行,就要让孩子在一种即不紧张也不枯燥甚至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这就需要训练者在不同时期都应该不断地使用强化,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3.训练以模仿为主: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语言。另外,在模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与行动的统一性,例如:“我喝水”“我拿杯子”的动作不一样,不能边做拿杯子的动作而嘴里却说“我喝水”。
        四、训练内容
        1.语言与认知
    孤独症儿童不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归纳出一些定律,对他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缺乏真正的理解,学习方法较死板。要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来协助他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尤其是身边熟悉的事情,语言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2.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教他表达拉撒的自身需求,以及还要、喜欢和不要、抗拒的个人意愿。
        3.认识常见的人和物: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具、玩具和学校中常见的其它物品;认识常见的人,如本班教师和本班同学等;认识学校各场所,如本班教室、宿舍、食堂、感统室、操场和厕所等,能自行找到教师指定的人和物,如“自己回教室”“把苹果给马x”等。
        五、训练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个别化训练,李xx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对学校不再害怕,情绪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常见的人和物能说出名称,但是仍然不合群,不愿离开教室,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六、反思
        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人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而孤独症儿童在发展速度、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这是众所周知的个别差异。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残疾儿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能够顺利地融入主流。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儿童的差异,一切以儿童现阶段的需要和发展方向为上,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康复,为他们参与正常化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