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乡村故事办有根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小丽
[导读]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王小丽
        新安县幼教中心 471800
        摘要: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幼儿入园难、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有共同、优质的教育资源,新安县幼教中心立足农村,汇聚大学、政府和幼儿园三方力量,以河南省新安县各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场域,UGK合作联动,调研乡村幼儿园发展困境和需求,紧抓问题的“牛鼻子”,基于问题导向进行实践研究,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借天地资源优势,办有根的教育。
        关键词:乡村幼教;乡村故事;集团管理;天地课程;多方合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幼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安县幼教中心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幼教,充分挖堀本土特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乡村幼儿园“天地课程体系”,融合国艺课程、农耕课程、自然课程三大资源,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不仅让幼教事业在新安县城桃李芬芳,更是将这份责任传递到了新安县的偏远山区,克服重重困难,让城乡的孩子们共享同一片蓝天。
        一、课程概述
“天地课程”价值追求和理念根基为:天为魂、地为根,借天地之资源优势,促幼儿之和谐发展。(1)“顺天时”——沿袭优秀传统,传承地域文化;(2)“借地利”——依托乡土资源,构建课程体系;(3)“促人和”——解放儿童天性,促进和谐发展。
二、课程探索与实践
新安县幼教中心汇聚大学(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和幼儿园(Kindergarten)三方力量,以河南省新安县各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场域,UGK合作联动,调研乡村幼儿园发展困境和需求,紧抓问题的“牛鼻子”,基于问题导向进行实践研究,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借天地资源优势,办有根的教育。
        首先,丰厚的乡土资源为课程研发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新安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置县于秦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河洛文化主要发祥地和仰韶文化集中分布区,享有“丝路汉关、山水新安”“黄河山水画廊”等美誉。为破解乡村幼儿园发展困境,UGK协同创新,通过分析情景—制定目标—编制方案—解决与实施—追踪和重建的操作程序和“路线图”,构建“天地课程”,旨在汲取乡村资源优势,办“有根的教育、有魂的幼儿园”,讲好乡村故事,有效提升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文化内涵和教育品质的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之路。
        其次,“天地课程”的理念要有坚实的文化支撑。
《庄子·齐物论》强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有天地共生,天人合一、共生和谐之意。“天地课程”理念根魂、地为根,借天地之资源优势,促幼儿之和谐发展”。具体包含三层要义:“顺天时”——沿袭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根据时令节气、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分为春种、夏管、秋收、冬享四个阶段,设置单元主题活动——“播种春天”“农耕园趣事”“新安特产”“樱桃沟之美”“美味的烫面角”等,并将五大领域核心经验,融于“六农”之中,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引导幼儿感受天地之息,体验农耕乐趣,认同家乡文化,激发家乡情意。


        再次、多措并举为课程实施成效,构建美好屏障
第一,关照儿童,注重操作体验。课程实施重在儿童的参与,在自主探索、收集材料、同伴交流等多种方式中学习成长。例如,在“开心农场”,幼儿自由结伴,徜徉在花草树木和农作物之间,充分享受阳光和花香,体验友情与合作。
第二,主题引领,多条路径推进。每个课程模块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区域游戏中展开、节庆活动中体验、信息技术中拓展、家园共育中延伸、学习过程中观察评价等多个实施路径。
第三,多方参与,同构课程平台。“天地课程”实施需借外力,寻求家长、农学专家、民间艺人等共同参与。例如,在实施自然课程时,幼儿参观澄泥砚、樱桃沟,走访木器加工厂;邀请民间艺人给幼儿传授技艺等。
第四,发挥集团管理优势,共建共享。2011年,新安县教育局成立幼教中心,以“为乡村幼儿争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幼儿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探索集团化办园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以人为本,知人善用。在集团化办园的过程中首先是师资的配备问题,如何动员县城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这是课程研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第六,强化督导评估,数量与质量同步发展。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办园理念五花八门,以迎合家长功利心的小学化倾向严重,真正能将规程,纲要,指南学懂弄通作实的不多。教育部门要有专业的幼教管理和教研人员,加强幼儿园的专业化指导和引领。
三、特色活动案例
美味的“烫面角”河南省新安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烫面角”是当地最有特点的传统美食之一,享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在研习家乡美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最喜欢吃的家乡美食进行调研、统计,结果发现许多幼儿都喜欢吃烫面角。由此,“美味的烫面角”成为乡村幼儿园“天地课程”体系中“农耕课程”的一个主题活动。其活动目标在于幼儿通过多维度、多向面的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了解家乡特有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尝一尝:感受家乡特色小吃烫面角。一天,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烫面角,让他们观察烫面角的外形:肚子圆又圆,长得像元宝,并让他们亲口品尝烫面角的味道。孩子们尝过后纷纷表达:“烫面角真香呀!”“我最喜欢吃烫面角啦!”教师引导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对烫面角进行探究后,发现他们对烫面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适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么好吃的烫面角是怎么制作的吗?
看一看:了解烫面角的制作过程。满怀喜悦向往之情,孩子们和教师走进新安的传统美食百年老店“老王烫面角”,开始了探究烫面角制作之旅。“老王烫面角”的传承人佳佳阿姨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孩子们走进后厨操作间认真地观看了烫面角的详细制作过程:制馅料—擀皮—包角—笼蒸。他们欢呼雀跃着:“烫面角像弯弯的月亮!”“我知道烫面角是放在蒸笼上蒸的。”“佳佳阿姨教教我吧,我也想包。”他们对包烫面角充满了好奇,有模有样地开始学起来。
做一做:自己动手制作烫面角。为了传承新安优秀的美食文化,幼儿园创设了“食育工坊”特色活动室,这里散发着浓郁的传统风味,成了幼儿最开心、最盼望、最喜欢的地方。他们排队洗手,相互帮忙戴好围裙、头巾,做好了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并做好计划和分工,有人做馅料,有人擀皮,有人包烫面角,一个个有趣的烫面角在孩子们的手中呈现。他们时不时还要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看,并给自己做的烫面角起个好听的名字。
说一说:表达对家乡美食的情意。美味的烫面角分享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对家乡美食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说:“新安烫面角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妈妈还告诉我它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美味的烫面角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制作品尝烫面角,更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感知中华传统美食迷人的魅力和无尽的张力,留存家乡的味道,建立与家乡的情感连接,深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我们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郑有贵.乡村之美在于有文化魂——兼评《千村故事》[J].农业考古,2017,000(004):243-246.
【2】赵月枝.讲好乡村中国的故事[J].国际传播,2016(02):26-38.
【3】曾诗淇.北京最美乡村故事讲述5年巨变[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27):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