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梅耐冰
[导读] 随着有效课堂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将有效课堂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
        梅耐冰
        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小学     安徽省   安庆市    246500
        摘要:随着有效课堂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将有效课堂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小学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科目。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与发展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忽视其学生主体的认知和理解,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实操上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计算机语言、信息软硬件的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作为学生打牢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其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知识,有效增强信息技术的实操能力,进而实现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教前准备、课堂情境、差异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进行探究。
        一、做好教前准备,把握学生学习目标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备课,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目标不清、方向偏差的现象。同时,部分教师依然选用传统的教参内容和备课形式,忽视其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造成学生在主体参与环节和学习质量上存在低效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教前准备,充分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切实有效的组织备课工作,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其有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数字照片巧获取”的备课中,考虑到学生对数码相机这一信息化产品处于认知迷茫阶段,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和发展规律,将能够使用时骂相机拍照、会把照片导入计算机中、掌握创建展示图片的网页操作为本节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照片的导入和计算机操作中的实际情况,将照片的导入计算和创建展示页面作为本节的教学的重点,着重对学生的这一部分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浏览、编辑图片的技巧,奠定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基础。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相较于传统的语言讲授、演示指导等方法,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法和课堂氛围。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

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
        例如:在“美化图像我来做”的教学中,这是关于photoshop软件的使用和图片美化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的广告海报、精美展报、宣传彩页等图片信息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精美图片的“引诱”下,自然而然的燃起想要学习的欲望。这时,我组织学生以“我的贺卡我做主”为主题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贺卡,这不仅调动学生的求知心理,还能使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关注差异情况,打牢学生学习基础
        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在学科的运用和掌握上存在不足。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手段,将会使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厌学、抵触等不良状态。对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差异化现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需求,从而促进其学生整体的素质发展。
        例如:在“引导动画展路径”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问题,我对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夯实自身的学习基础,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时,在小组的人员搭配上,我还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帮扶发展,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共同发展,这对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我还根据各组的学情变化,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如何在动画视频中做出退出效果呢?”“在绘制路径两端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得到保证,还使学生整体的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前工作的把握、课堂情境的创设、差异情况的了解,不仅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还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实现其有效课堂的教育效果。同时,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制定相应的课堂计划,既能兼顾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能促使学生整体的能力提升,从而达到课堂改革有序推进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田贵红.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科研,2017(2):132-132.
        [2]胡春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2017(20):303-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