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静
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
摘要:心理学中建构主义的产生,对语文教学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试阐述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实现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并将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建构主义;阅读教学;理论支撑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活动,在情境和活动进行中,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参与学习中主动去建构知识,在语言文字中自由翱翔,达成学生入“境”,学生生“情”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胆创新,以心理学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注入新血液。
一、建构主义的概述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概念
建构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心理学领域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的奠基人皮亚杰曾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系统而经典的论述。他认为建构主义的核心主旨是:知识、信息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当代建构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观点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中的具体情境性、非结构性。 建构主义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建构理解的过程,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此,笔者主要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结合
教学,即教与学,关乎着教师与教学对象。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首先就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模式。
第一,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生”。虽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是一个拥有无限成长可能的生命体,他们有权利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意义,即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个体体验去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在尊重文本客观性的同时,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所写入的个性化“意义”和信息。
第二,我们需要重新看待“教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尝试着将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最后撤离出学习活动,同学生成为“陌路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披语入情”,自行去探索语言文字后的深层意蕴。
此外,教育学建构主义还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学生而存在的,学生个体的知识是由学生建构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深层的教学设计,注重阅读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设必要的有助于理解文本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从生活中来,进而走进文本,走向生命本真。
二、语文教学环节背后的建构主义理论支撑
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学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课堂阅读教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担任监督员一职,引导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尊重文本的客观性,避免出现“越界”等不允许的解读建构现象发生。
(一)创设情境,奠定知识构建的基础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它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创设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在《端午的鸭蛋》中,可以这样设计导入环节:
1.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2.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
如此,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把学生原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同时,说说端午的习俗可以把学生带入端午节的情境中,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有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需要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灵活使用,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情境性学习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因此在《端午的鸭蛋》中初步感知环节可如下设计:
请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文中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并试用三个词来概括汪曾祺家乡的端午。 该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安排学生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汪曾祺家乡的端午,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可选用任何恰当的词语,这正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建构性。
(三)注重合作,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例如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语言品味的学习,例如:
把学生前后桌的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请各小组学生重点品读全文,画出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仔细体会语言上的特色,并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字词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小组合作并交流。
如此,可以使学生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以汲取众人的智慧,建构自己的知识。
(四)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
建构主义对传统的教学观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教学也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学的思想。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理解活动。例如在品味语言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1.在文中,作者说‘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如果把原句改为“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完全不能和我家乡的相比!”,感情在表达上有何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任务,提出了一些要探索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要求学生把对文中某一句话放到全文的感情基调中去理解,所以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形成深刻的理解,培养起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并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坚持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实现情感体验的真切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供了可能,而语文是智慧文化、民族精神的结晶,即大多语文知识是概括化的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学习、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上,培养学生宽广的精神视界,远大的文化理想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2-2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4]许书明. 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0-42.
[5]胡明道. 看名师上课—胡明道中学语文教学专辑[CD/OL].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CD6).
[6]余虹. 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