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的教育责任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覃晓琳
[导读] 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覃晓琳
        百色学院幼儿园    广西 百色
        
        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不少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认为,促进孩子健康生长是家长的责任,简单地说,家长只管“养”,而“育”则是学校、是教师的责任。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一方面,这些家长把生活与教育割裂开,成了两张皮;另一方面,家长也在为自己推卸教育责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地与学科知识传授划上等号。事实是,生活即教育,教育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家长的角色不仅仅是“衣食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充分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要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我国有一句古老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在言传身教方面,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对于家庭和谐、子女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效果如何,关系到幼儿的终身发展,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水平已是刻不容缓。要站在战略高度,进一步确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合力作用,推动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家长的教育责任
        (一)家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第一,教育幼儿是家长的法定职责。家长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尊重幼儿的合理需要和个性,积极发挥榜样作用,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避免出现“养而不教”。
    第二,家长要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保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前提。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第三,家长要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家长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幼儿做榜样,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与幼儿园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简而言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育幼儿是每位家长应负的重要责任。幼儿家长的教育责任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主动探究活动,开发孩子智力的责任(重要责任);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品德教育的责任(核心责任);三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孩子健康体质和心理健康的责任(基本责任)。
        (二)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幼儿园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等教育大师都将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础,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其次,仅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培养成材的。对于幼儿来说,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更多地是在园外,即家庭生活里。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和影响也不会因为有了幼儿园教育而丧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师五天的幼儿园教育效果,不抵家长二天生活教育的影响。难怪乎有教育工作者叹道:5+2=0。再次,幼儿园尽管属于“小班化”教育,但也很难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差异。而作为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实际上,家长才最有可能实施因材施教。最后,幼儿园教育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有不少幼儿的依赖心重、行为习惯差等情况,究其原因,和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阐明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幼儿家长积极履行教育责任
        幼儿家长积极履行教育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实施教育行为。这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思想方法及综合素养的要求比较高,还受到家长的工作、生活规律的影响,也是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难以为继的。二是全面配合幼儿园,协同履行教育责任。归根结底,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走在一条道上,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地达成保教目标。如果各走一方,互相拆台,容易造成幼儿无所适从,甚至人格分裂。实际上,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多向老师请教,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去做。毕竟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比较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常规方面比家长高出一筹,而多数家长也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再说了,家长一辈子才养活一两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而幼儿园教师大多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作为家长,更主要的还是配合幼儿园才能正确履行教育责任。
        具体来说,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主动与幼儿园联系,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表现,了解保教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二是向幼儿园的教育观念靠拢: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开展的保教活动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家长应主动学习幼儿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与幼儿园保持同步。三是虚心向保教人员请教,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借用幼儿园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切忌无端指责,无故猜疑,更不能指责、辱骂甚至对幼儿园教职工实施暴力行为,影响幼儿园开展正常的保教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家教方法方面,母亲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断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了,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妇女特有的身心特点、生育和哺乳功能,决定了妇女在增进家庭和睦、科学养育后代、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能够发挥出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所以,他特别希望“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因此,幼儿母亲更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主动履行教育责任。
        四、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在园幼儿家庭的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明确指出: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园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多种形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园沟通渠道的作用,逐步建成以幼儿园园长、年级长、班主任、保教人员老师为主体,充分开发社会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二)不断丰富内容,进一步拓宽指导形式。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通过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对家长开展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营造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总之,幼儿园以多种形式,多种主题、多种途径在多种时空开展对幼儿家长的育儿指导。
    (三)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目前,各幼儿园已经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及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委员会发挥自我造血作用,组织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作为核心任务,定期面向广大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思想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四)开发社会资源,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幼儿园要主动对接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寻求在师资队伍、活动场所、教学安排及活动组织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同时,幼儿园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家庭教育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定期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含亲子活动)。
        五、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
        对于入园前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可设定为:
        (一)为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提供充分保障,促进健康体质形成,促进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保障适当运动的机会。
        (二)发展幼儿智力,学习运用感官和语言开展交往活动,丰富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动手探究的兴趣。
        (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团体的情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好问,不怕困难、讲礼貌、守规矩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能够自觉收拾私人物品,爱护公物,初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意识。
        子女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幼儿来说,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只有正确认识家长的教育责任和目标要求,才有助于“三教合一”,才能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