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数学浅谈创新下的课程变革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陈光兰
[导读] 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社会各种竞争日益加剧

        陈光兰
        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社会各种竞争日益加剧,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将创新最为课程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刻的课程变革。小学数学则尽快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课程变革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地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的要求。因此,如何去适应、落实改革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贯彻执行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特别是处于小学年级的孩子们,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帮助他们在懵懂摇摆的成长阶段提前树立自己目标和奋斗方向。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是课程变革中重要的一环。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老师教授,学生汲取”的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莫不是整堂课老师在讲台上逐一讲授课本上编排的知识点,而讲台下,学生们奋笔疾书或是一味地理解老师的观点,这不是理想的课堂,而是压抑生命的空间。我们提倡自主、提倡创新,试想一个在青少年起就习惯于被动接受、毫无个人主张和见解的人,怎么能产生创新思维?怎么能具备足够的自信呢?因此,以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如今这样一个创新发展的新社会是行不通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形成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推进合作学习为切入点,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和培养参与习惯。除了由老师来引导整个课堂的模式,那把课堂交给学生们又有何不可呢?学生们的思绪是活跃的,他们可以想到的解题方法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通过分享不仅拓宽了听者的思维,还增强了讲者的逻辑能力和站上讲台的勇气,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的角色仅是陪伴着与旁观者,真正的主角还是学生们。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向他人学习。以上的教学方式可以同时推进,在课程变革中起到互为补充的效果。
        三、学会肯定学生的任何一个质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要能够启发儿童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出一定的创造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再引导学生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而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我思维的结果,只要是学生想弄明白的问题,都要予以肯定和支持,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想我所想,言我所欲。此时学习不再是负担,课堂不再是讲堂,它已经演变成放飞学生心灵的舞台。
        四、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授“加减法,乘除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利用糖果加以现场示范,加入“有奖竞答”环节,然后以评选“最佳答题者”作为奖励机制,并且按积分多少给予参与者不等的糖果奖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五、建立阳光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成长
        课程变革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为此,在数学这一门学科的评价中不仅包括学科学习,还包括综合能力,强调多元评价,重视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关注广泛性差异,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笔试成绩这样单一的评价下,而是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比如采用小讲课、有奖竞答等方式等。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激励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观点、创新与突破之处是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六、多元性、分层次的布置课堂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量一量,从而经历并感受其中的探索过程。又如:在学习认识线段、认识角后。让学生在家里量一量一些家居用品、桌子、床、门等,摸一摸、数一数哪些物品有角,哪些物品没有角认及如果有角的话共有几个角??像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深化新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数学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与作业量。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在教学工作中,应尽力做到在课程变革后,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卢戈利.浅谈中学语文课改的思路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6,(25):192-192.
[2]许蓝. 彰显课改理念,创新数学教学[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2):50.
[3] 罗小茗.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以上海“二期课改”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63-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