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江苏南京210000
【案例背景】 近几年,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通常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所有的长辈们都像捧着小太阳一样围绕着他们转,一个个都是“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金宝宝。他们固然有聪明、活泼、可爱的一面,但也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骄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只知道索取,接受别人的东西,自己却不愿意把东西拿来与别人分享,于是幼儿入园后,就不可避免出现了以下情景:孩子们可能会为了一件小玩具而发生打闹事件;或有孩子宁愿霸占玩具不玩,也不愿让给想玩的的小朋友。正基于上述的情况,新《纲要》把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分享的品格的培养对孩子能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至关重要。
【案例描述】
案例一:
早上在操场上晨间活动时间,骏骏拿着沙包自顾自的玩,没想到她走到沙包筐的旁边又拿起了一个红色的,就在她选择沙包的时候,在一边正高兴地玩着皮球的西西跑过来,不由分说地夺走了沙包。文静的骏骏站在那里,仍由泪水无声往下流。我走过去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骏骏说:“我想换一个红色沙包,可是西西抢我先拿到的红沙包。”我对西西说:“你抢姐姐沙包这样的行为对吗?这个沙包姐姐先拿到的,你要是喜欢玩沙包,我再给你拿一个好吗?”听了我的话,潘潘一下把沙包仍在地上,嘟着嘴:“我不玩啦。”话音刚落就一使劲儿把皮球踢到一边的,在旁边生起闷气来。这时旁边的嘉嘉拿着一个沙包给他,西西一眼不瞧拿起沙包就扔了。我没有立马去哄,而是叫了几个小朋友故意在他的身边玩沙包,我们一会儿顶在头上,一会儿夹在膝盖间走路,一会儿放在脚上,小朋友们开心地肆无忌惮地笑着。我偷偷地观察着潘潘,发现他认真地看我们玩,脸上已经没有生气的表情,看到我们笑他也跟着乐。我看时机挺合适的,就拿着沙包走过去,对他说:“沙包找你做好朋友了,来跟我们一起玩吧。”于是他蹦蹦跳跳加入我们了。
案例二:
下午的点心是一小包饼干,老师鼓励小朋友自己打开包装,如果打不开可以请同伴或者老师帮忙,圆圆手上的饼干打不开,她请求了老师的帮助,老师教了她一遍,打开了,老师逗她说:“圆圆,把饼干分我一个可以吗?”她想了想,紧紧抓着自己手里的饼干说:“不可以,我妈妈说啦,不让我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呢!”老师说:“你看,你遇到困难老师也会帮助你,老师有什么好东西,天天都和你们分享,其他小朋友也会带好看的图书来和大家分享,你可不能这么小气呀!”她骨碌碌转着大眼睛,终于把手里的饼干递给了老师,然后一直看着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过了会,她见老师仍没把饼干还给她,就喊着说:“还给我!还给我嘛!”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老师了吗?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圆圆一直喊着两个字:“给我!”圆圆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圆圆常常以哭闹耍赖的方式解决。
【案例分析】
分享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重要的品格。但是,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时常常表现出的是相反的行为:紧紧守住自己的东西,别人碰也不能碰,自己不玩了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玩,感兴趣的东西总想据为己有……因此孩子们之间就会发生小矛盾小摩擦。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就容易冲动闹事。因此,他们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遇到问题,要求孩子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天性,学会关心同伴的需求,养成分享的品格。当孩子屡次出现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开始还可以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时间一长,老师们往往也会缺乏耐心,对其一顿批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情感上的挫折和创伤。
不像先前,城市人越来越多住在独门独户的商品房里,与周边的邻居互动较少。这种成长环境容易滋生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情。但老师家长们需要以身作则,通过给孩子们树立好的行为榜样来教导他们。正如艾.凯伦所强调的: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养成分享的品格。
【案例反思】
幼儿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受其认知、情绪情感等限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品格。
1、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会抓住时机为幼儿树立好行为的榜样。比如当看到孩子玩玩具时,就可以意识地走到他身边,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能不能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呢?”同时,老师也要学会及时鼓励、积极肯定孩子的好行为,这样能强化他们的与他人分享的行为模式。
在混龄班级中,促进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相互学习,年长的孩子也是小年龄段孩子的模仿的榜样,鼓励年长的孩子做好榜样,积极和同伴分享,照顾弟弟妹妹,为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幼儿分享的品格
小班幼儿是非常喜欢喜欢听故事的,老师在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融入角色的方式学习换位思考,故事中的正面形象也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比如:“拔萝卜”、“三只小猪”等故事,可以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团体的力量和温暖,与朋友一起合作与分享可以使快乐加倍,让他们体会到有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不是占为自有,而是相互分享,用实际生活的经历去体验何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3、班级安排共同分享的时间
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分享环节。如:《玩具分享日》每周五设定玩具分享日,每个小朋友可以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可以和同安分享自己的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快乐。玩具是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玩玩具也是最开心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带的有趣的玩具小朋友们也很动心,利用这样的分享环节不仅可以有利于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掌握合作、沟通的技巧。
游戏中有分享的时间,当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当遇到部分游戏限定人数或者游戏材料数量有限时,容易发生争抢行为,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合作、轮流、分享等友好的行为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促进友好行为的形成,促进幼儿沟通合作、相互分享、团结协作。
4、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不容小觑。老师应该多和跟家长沟通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更有胡帮互助、相互分享的精神,好东西会与孩子、老人一同分享,家长也常常教导孩子把玩具零食分给长辈或者邻居孩子,那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容易养成分享的品格。
班级中,分享家长资源也能在孩子心中起到榜样作用,可以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到班级中老参加家长义工活动,将自己的本领和特长分享给孩子们,如:护士妈妈可以分享如何保护牙齿、警察爸爸可以分享如何保护自己等等。
因此,我会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或者是成立一个家教园地,跟家长分享相关内容的教养心得,例如“幼儿分享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等。让家长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与教育。
总之,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幼儿分享品格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坚持不懈地进行强化教育。相信只要我们用充充足足的满满的爱心、关心、耐心对待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引导孩子,树立自身的榜样来激励孩子,关注并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相信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分享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