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活动与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李宏炜
[导读] 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是指把既定德育课程计划运用到实践的过程

        李宏炜
        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朝鲜族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是指把既定德育课程计划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它不仅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且也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任教德育课的教师有很多,但是真正进行教研活动的却微乎其微。
        关键词: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等三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部分。作为预先设计完好的课程计划付诸教育实践的,课程实施既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和决定因素。
1 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价值
1.1“双赢”的理念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
        在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教师缺乏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自身的任务一多了的话,就会认为是学校在给自己增加负担,教研员在给自己找麻烦;有的学校也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就是发展了教师,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教师就更加难管理了,于是就会有一些教师不积极的参与活动。
        记得好久之前,听别的老师说,当时的自己刚出校门,还不知道要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呈现出来的就是还像新手老师那样的稚嫩。但是在听别的教师授课的时候会学习一些老的教师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一些缺点。有时也会跟着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去探讨一下,这样可以在讲研究课的研究过程中提高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应该说是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那么学校的作用就是在于教师的发展必须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反过来好的教师也可以成就学生和学生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沟通,就获得了学校的支持;有了良好的沟通,激发了教师愿意发展的自身动力,为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2文化背景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范围极为宽泛的一个概念,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价值文化。小学德育课程中实施的文化背景是已经形成一个价值取向,他往往会成为一种左右师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是指对德育课程改革所持有的态度,它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有着直接的作用。德育课程要的实施要是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要激发实施者对德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态度体验。例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在遇到一些遇到文化背景的知识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要拥有比较雄厚的知识储备,要是只有浅浅的一点点的话,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这样就会造成一些教学事故的发生,所以教师的文化背景就学要有较深的储备。


2以生活事件为素材来编写和组织教材体现出生活的逻辑
 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理清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搞清楚每一个阶段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这个基础上生成、设定单元和课文教育主题。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同学教育话题和范例所来呈现的。
2.1以当今的生活事件为主
        教材中大部分的事件时发生在学生进行生活中的事件。教育就是要为未来培养人材,小学生也是必须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的。但是“未来”和“成人”只能通过“现在”与“儿童”来达到。在期待的同时也要进行教育,而且要记住教育只能存在于小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之中,这种小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是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教材的编写中应该选取得话题、范例都是有利于学生现在生活的开发的教育价值。例如在一些教学上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物体来进行简化的教学。
2.2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
        伟大的人物、英雄的模范的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个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这些事件往往距离学生们太远,所以课文中一般会选用一些比较贴合学生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讲明当堂课程里想让同学们学习到的知识。例如:想要让同学们了解一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一些优良品质就可以以当代的一些比较贴近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他们的优良品质。比如一些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来挖掘一下他们身上是有那些地方是可以供我们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会让学生们更加很好的了解和学习德育教育。
3结语
        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创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成为以后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在创新上要做到让同学们在教师创设的活动中,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展示自己个性化独特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个性的世纪新人。小学德育课程的活动化教学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的思维这样的一个基本形式。小学生现在处于自身知识能力还是比较的缺乏创新品质,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多下功夫,鼓励学生。要在生活中多问多想,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各种道德现 程中更要强调彼此间的合作与帮助。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独立见解也不应轻易地下评判。有这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和传统的教育一样是属于灌溉式的教育。应该在某些方面要给学生们足够大的思考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丽.依托本土资源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18-19.
[2]李田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