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笑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蒙古 01005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历史与智慧的代表。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其使命与担当。翻译是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语言转换的方法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技能。以多种途径在翻译课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翻译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为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翻译课程 传统文化 教学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ranslation Course of English Major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wisdom.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are not only the learning contents of English majors, but also their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ranslation is a core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Through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s of language conversion and the skills of introducing China to the worl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ranslation course is not only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ourse, but also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deeply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and sprea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translation course;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一、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世界性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既要具备国际视野,更要拥有中国情怀,不仅要掌握外语知识,还要学好中国文化,利用专业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两种语言的转化,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离开特定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10;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文化的传播,所以,翻译课程是系统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翻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是翻译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专业对文化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在外语教学中,价值观、道德品质及中国文化素养等与外语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际交流是双向的,中国不仅要翻译引进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管理经验和生产手段,同时也要通过翻译向全世界介绍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4]1。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及学生来说,学会外语、引进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及文化是其学习目的之一,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正确地认识中国更是其担当与使命。
学习语言即是学习文化。“我们应当把语言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内涵提示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目标语的语言表达规律、模式及特征,使他们得以顺利逾越两种截然不同文化差异的障碍提高语言的转换能力。”[4]9同时,“要正确理解异国文化,还要先理解本国文化”,“正确理解本族文化是提高跨文化差异意识,提高文化差异理解能力的保证” [4]11。
翻译也是《国标》要求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中不仅涉及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同时也涉及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转换的主要课程。因为翻译课程的特殊地位,也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中国情怀与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培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门重要、有效且直接的课程。
三、课程思政对文化素养的要求
高校思政建设也对中国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课程思政要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3] 《纲要》要求专业教育课程要从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翻译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转换不能脱离文化。在课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既是课程的要求,也是思政的要求。
四、翻译课程中的文化教育
翻译课程是系统性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语言转换策略及转换方法为框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文化教学以隐性的方式,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翻译知识的同时积累中国文化知识及其外翻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翻译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选取典籍或古诗词中的表达作为示例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从词汇翻译到句子、篇章翻译都需要大量示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教材示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从《论语》、《孟子》等中国典籍或古诗词中选取经典词语或表达作为示例,让学生在学习翻译的同时学习中国文化。
比如,在讲解翻译中的主语问题时,可引用《静夜思》为例,使学生意识到翻译表达中,英汉语的主语差异,了解英语主语的不可缺性,进一步使学生学习汉语主语的不同类型和零主语现象以及其翻译方法;在讲解状语位置时,可引入《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一句,让学生理解英汉状语位置的差异。
(二)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有大量翻译爱好者、学习者的习作,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阅读、品味、对比、分析,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与文化,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题为“有人用汉语翻译了一首英文诗,全世界都服了”的网文,曾吸引了大量读者。这篇网文将一首英文诗分别翻译成了普通版、文艺版、诗经版、离骚版、五言诗版、七言绝句版、七言律诗版等七种版本。通过阅读此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文体与风格,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诗歌之美、翻译之美,无论从音韵的角度,还是从形式的角度,都会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包含大量古诗词、典故、四字格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体现。充分利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环球时报网等网站的英文版学习这些诗词、典故的翻译,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词汇、中国文化词汇,又可以让学生理解翻译的策略、方法等。
另外,许多网站的英文版都有文化板块,比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这些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将文化学习与翻译学习相结合,为传播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三)利用翻转课堂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掌握基本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学习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方法。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进行足够的文化翻译讲解。翻转课堂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课时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文化翻译的机会。
教师可设置符合教学要求的文化翻译专题,如中国的汉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等。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汉语及英语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文化专题的翻译方法,并在课上讨论分享,使学生达到学习中国文化元素翻译方法的同时,熟悉中国文化内容的目标。
(四)积累文化词汇
词汇对于语言及翻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本科生来说,翻译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是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英文表达。即使是语言功底较好的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也往往出现因词汇表达不准确而影响译文质量的问题。所以,扩大学生文化特色词的词汇量也是翻译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除了通过引用包含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语篇外,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词汇表来积累文化特色词。学生通过记录课堂用例、专题项目、日常阅读中的文化词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词词汇表。文化词汇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记忆这些词汇,同时要求学生对词汇所代表的、所体现的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对所翻译的词汇文化内涵了然于胸,才能准确、恰当地完成翻译。”[[]]
(五)加强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元素
学习翻译离不开翻译实践,翻译实践是学习翻译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深入理解翻译理论、策略、方法的主要渠道。在完成每个学习内容后,教师可加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练习来丰富实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法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英文表述以及中国文化内容的翻译方法。包含中国文化内容的翻译实践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之美,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英译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翻译实践除了翻译练习外,还应包括对现有各种优秀译本的研究学习。“通过比较多种译本,我们可以学习不同译本的长处,弄清一个词组、一个句子、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应该怎样翻译才是恰到好处的”[[]]。教师可以从体现文化翻译的不同译本中,选择适合本科生学习能力、符合教学要求的句子、段落和篇章等,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对比分析可以采用报告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讨论、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对文化翻译的感性认识。
五、结论
“翻译是任何两种语言转换的桥梁,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认知与转换,更多的时候是解读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优秀的翻译不仅要精通语言、谙熟文化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方可做到精准传播国家利益和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翻译课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课程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对于翻译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发扬光大自己的文化传统,丰富世界文化内涵与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因为,越是民族性的,就越具有国际性[4]11。
在教学中通过加入体现传统文化的示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文化词汇积累,加强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实践等方法多措并举,能够有效促进翻译学习中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文化翻译的能力,为学生向世界介绍中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志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N/OL]. 光明日报,2019-01-16[2020-10-7].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01/16/nw.D110000gmrb_20190116_1-06.htm
[2] 张西平.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以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为视角[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2(03):411-427.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5-18)[2020-10-7].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2.
[6] 陈朝晖.在大学英语文化负载词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J].英语教师,2019,19(19):114.
[7]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97.
[8] 秦晓梅.基于课程思政的翻译专业建设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0(21):71.
[9] 曹进,陈霞.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国策与省情”课程为例[J].中国翻译,2019,40(03):106.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科研项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号KCT1402)
【作者简介】田笑云,1980.03,男,汉,呼和浩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