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华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外语系 青岛 266106
《论语》作为儒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其中表达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在各学科领域和不同行业仍然有其影响力,尤其是对于现代外语教学改革中有启示作用,其中许多教育思想对于法语教学也具有借鉴意义。下面基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念下探讨对法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一、学思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的联系在这句话里面充分体现了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只知学习新的知识,而不知思考旧的知识,那么这只是空想,没有实际意义。孔子认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要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新见解、新思路,不能依赖教师给答复。
我们的教学一直提到要改变“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主动,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强调对于课堂中的主观型题目不设置统一答案,不跟随大众的思维定势,要主动思考深入理解,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经验,采用不同角度进行语言表达,突出学和思的辩证过程,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启发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就是发愤,是对于未知的渴求,渴望了解当中的究竟,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启”是启迪,启发,先激发有发愤的思想,之后再进行指点、启发。当学生对于某方面问题未有感觉和认知时,不要过早的把答案一股脑教给学生,而应该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启发,进而促使学生去反思领悟,不断思考和进步。如果学生不能推论出事务其二,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应适当提示,鼓励学生,直到学会“举一反三”为止。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逐层递进。例如在讲解法语词汇学中同义词的两个概念时,教师向学生提问:Citez-moi quelques mots sur la synonymie, svp?! 学生回答“on/nous”,这两个代词都可以指称“我们”,我接着问?: Est-ce possible de remplacer ces deux mots dans tous les contextes? 事实上这两个词前者用于较随意的日常交际场合,而后者则在较严肃的社交场合使用。在学生不断举例和反复验证过程中,学生终于自己发现原来不存在任何语境下都可以任意替换的绝对同义词,之后再顺势引出部分同义词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握时机,施教以“时”;之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因材施教
当我们提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时,首先会联想到孔子,他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孔子依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出发,实行差别化教学。也就是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调整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实施分层式的教学。
比如《法国语言与文化》中Le?on 8 Les personnes agées (老年人)一课,先是导入激发学生对当今老年人相关话题的讨论,接着在学生快速浏览后回答以下问题:1)Que pensent-ils les personnes agées avant et après la retraite? 2)Qu’est-ce que le troisième age pour vous? 然后师生互动后(合讲)进行lecture détaillée:对基础较差学生让其朗读或进行正误辨析;对学习中等学生,回答提前设置问题并填空;对成绩较好学生,让学生复述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简言之,因材施教的关键就是识别不同学生的“材”,教师一定要熟悉学生各自的特点和思维习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学生的长处,进而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四、学以致用
孔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经常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深入了解各地人们的生活,观察研究当地风土人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管广泛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学以致用。 法语学习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外语教学法中现在所提倡的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围绕语言交际任务展开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完成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交际任务解锁获得真正的语言技能。
比如在《新编大学法语》中第4课学习了有关问路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生需要换位思考,要考虑琴院外国学生在本地最有可能去哪些地方,然后编写路线指南。可以参考法国大学(或其他机构)的网站,总会有一栏信息是infos pratiques,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创建网页。通过任务的完成,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在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念中,对教师自身而言有两点值得思索,一是要“君子不器”,意思是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狭窄的专业领域,对法语教学中的要有跨学科学习意识拓宽学科边界。二是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学而不厌”不仅是对学生适用,更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既不满足于已懂得的专业知识,也不满足于了解到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要始终保持好奇,求真务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伟.孔子教育评价思想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启示[J].文学教育(上),2020(09):121-123.
[2]杨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孔子研究,2007(01):50-55.
[3]石华灵,王巧红.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零陵学院学报,2005(0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