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取向分析及其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傅蕴男
[导读] 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水平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

        傅蕴男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6
        摘要: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水平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民办高职学生在对未来的思考、认识和关注的维度上得分很低,在对未来的思考和认知方面在频度和深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在对未来的情感态度较多的体现在思虑方面,而对于未来是美好的这种积极的乐观的情感则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未来的计划方面情况也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对未来做规划,但是在执行力方面却比计划性要略好一些。
        关键词:民办高职;未来取向;教育策略

        随着近年来学生总体生源数量的下降,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启动,公办高职与民办高职之间开始了隐性生源竞争,这就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出现生源质量更加参差不齐,生源的整体文化层次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更加偏低的倾向。甚至更有一些学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才来上大学的。因此,进入学校后,这些学生在学习态度和习惯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缺乏对自我长远的规划及对未来的向往,这也导致他们对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极度淡薄。
        然而,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管怎样都会主动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特别是作为从青少向成年过度时期的高职生来说,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思考又显得尤为重要。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未来取向最基本的界定是个体关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它是个体预期、规划和评价未来生活并赋予其个人意义的能力(McCabe & Barnett, 2000; Trommsdorff, 1983; Nurmi, 1991)。已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未来取向水平和学业投入、自尊以及问题行为均有相关。因此,从民办高职生的培养与管理来看,可以从提高他们的未来取向水平着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用了刘霞(2011)编制的《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通过对416名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收集上来的395份有效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了处理。
        2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取向的特征
2.1 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的人口学特征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未来取向水平也略有不同。从性别上看,女生(2.30±0.53)比男生(2.23±0.57)要相对更成熟一些,女生也较之男生有更多的焦虑、思虑特质,因此女生的未来取向总水平得分高于男生,但并不显著。这和杨佳(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来看,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2.35±0.54)在未来取向总水平及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2.13±0.51)的均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他们在个人特质上一般是具有主动性和开放性的,意愿度比较高,而且在自我效能感方面,也比一般学生要更加有自信,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他们会主动形成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可能自我所采取的有益行动。是否独生子女、城市与农村、曾留守与否方面在未来取向总水平和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
2.2 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认知特征
通过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民办高职学生在对未来的思考、认识和关注的维度上得分(2.23±0.64)很低。他们不会经常思考和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在对未来的思考和认知方面在频度和深度都处于较低水平。而对于自己未来长远的发展他们也较少关注,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意识。这就说明民办高职学生在对未来认知的密度和和广度上都比较缺乏,他们不经常思考自己的未来。

这可能与民办高职生因本是高考失利,而产生的一种自卑感有关,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更加不会期待和主动去思考关于未来的发展。而未来认知又是未来取向的前提条件,只有勤思考未来,关注未来发展才会对未来形成特定的认识,也才能促使个体形成对未来的偏好。
2.3 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情感特征
  在对未来的情感和态度上,数据结果表明民办高职学生对未来的情感态度较多的体现在思虑方面,也就是对未来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未来的担忧、焦虑和恐惧等消极的情感方面,而对于未来是美好的这种积极的乐观的情感则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结果与(刘霞,2011)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结果不一致。这一现象可能主要与调查对象的不同引发,我们的研究对象来自于一所民办高职学校,存在样本单一性,且由于这些学生毕业后只能拿到大专学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会从心底产生对未来的焦虑,他们对未来的情感会因为对自我认知的不确信,更多的体现在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中。
2.4 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意志特征
  有计划才会有更明确的行动,这是我们一般的传统认知,而在我们所施测的民办高职学生中,我们却发现,民办高职生对于未来的计划方面表现的并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对未来做规划。但是他们在执行力方面却比计划性要好一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民办高职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存在冲动性的表现,他们对事情更多的是直接去做,而不是先规划好再做,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另类”优点,在实践中去体验,在变化中得来感悟,他们认为:未来计划的再好,不如我先做了才知道未来会怎样。这也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
3 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取向水平的教育策略
3.1 关注个体发展的多样性
  本文研究发现,民办高职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及其特点具有特殊性,这一结果表明未来取向的发展受到了其个体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及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发展的多样性。因为民办高职生与其他普通大学生本就在共性上存在许多不同和差异,这些差异与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业经历有关。因此,在对民办高职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关注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不以统一标准对他们做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们对自我的合理认知,引导学生看到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从而扩宽他们对自己未来认知的广度,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
3.2 加强良好家庭沟通与积极同伴交往的影响力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积极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学生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更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而已有研究(张文新,2002)表明当父母采用非强制性的教养,鼓励、允许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想法和信念的程度时,他们个体的自主要求也会不断增加,会促使他们主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索、做出选择和决定,促进他们未来取向水平的提升。同伴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另一个微系统,高职生处在成年早期,他们的人际交往会趋于疏远成人热衷同伴,而同伴的群体特征则会对他们的未来教育、未来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我们应当多多树立榜样引领典型,鼓励学生与具有积极人格特征的同伴交往,以利于他们因积极同伴的影响而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探索和投入。
3.3 提高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中的认知水平
生涯规划教育正是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唤醒自己的规划意识,探索自我、探索外在世界,以利于形成对自己未来的长远规划,从而知道按照自己未来期待的模样开展一系列决策行动到达自己未来理想至高点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里,把生涯规划教育贯通始终。
参考文献:
[1] 林士俊,周梅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2):140.
[2] 刘霞,黄希庭,普彬等.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3):385-393.
[3] 张玲玲.(2008).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4] 刘霞,黄希庭,毕翠华.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 [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12.
[5] 杨佳.(2016).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傅蕴男(1987—),性别:女。江苏徐州,职称: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生涯发展教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未来取向对高职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7 SJBFDY845,主持人:傅蕴男)的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