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云
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出发,对"双万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念以及其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进行阐述与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师资队伍数量规模不足、缺少高质量师资队伍、师资资源引入不合理、教师培养机制不合理、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存在不足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从多个角度对我国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双万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资队伍
引言
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对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正大力倡导回归本科教育,要求各个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新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批能力高超,专业素质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教师群体。
一、概念阐述
(一)双万计划
双万计划又被称之为双一流专业计划,其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我国到2021年需要分别建立1万个左右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进而为我国提供一批更高质量满足我国发展实际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选择1万个试点进行实验,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使我国能够培养出一批在国际上能够一较高下的高质量人才。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源于美国,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五位一体中重要的一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要求专业师资队伍配备、课程体系、支撑条件等必须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
二、论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伴随着国家对“双万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提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专业性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原有的教育方案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发展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然而,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重视教师文献发表而轻视教师能力,重视基础以及文化知识教学而轻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内容教学等现象,造成教师整体水平较低,而低质量的教师团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打造更加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进而提升教学整体质量,为我国的发展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与完善。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偏低。而造成这种情况与我国历史原因、政治原因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有着较大的联系。 在"双万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之下,我国需要更加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进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跟过的高质量人才。而优化现阶段我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需要对现阶段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一)师资队伍数量规模不足
一般情况来说,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越少,就是越是能够关注到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整体质量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师比的重视程度较高,从200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表明,学校生师比不得超过18:1,在超过的情况下,需要限制学校招生规模。而从我国2018年所调查的数据来看,这个数据保持在17.56:1,也就是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部分高等院校的声势比仍不满足我国的需求。而且我国生师比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数量规模明显较低。如哈佛以及剑桥等国际知名学府其生师比往往不足10:1。而我国一流学府如北大清华等院校,其生师比一般情况下高于14:1。这也就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平均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要远高于世界高等院校的平均值,教师面对的学生较多,难免会出现精力不足等情况或者是出现对学生忽略等情况,不利于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缺少高质量师资队伍
我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尺量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质量教师资源的缺失。我国双万计划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有高质量的教师作为支撑。而从国际角度上看,是通过学校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文章等条件判断学校教师资源整体质量。而从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据所显示的情况看,我国与国际知名大学之间仍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我国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培养。第二,就是心理状态不满足学校发展需求[2]。我国教师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压力较大,如职称、家庭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而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高等院校教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造成其对工作产生懈怠等情绪,不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三)师资资源引入不合理
高校人才引入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人才引入标准的不合理。从现阶段,高校人才招聘公告或者是相关文件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各个高校在进行人才引入的过程中多是从人才论文的发表情况,引用情况等角度出发,而对于人才在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学生培养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部分高校引入了大量的能够进行研究实验,但是难以进行学生培养教育的教师,降低了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质量。第二,难以留住高质量人才。多数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引入的过程中,会对人才的待遇以及人才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要求,而对于学校对人才的发展规划,以及对于人才的考核标准等方面没有详细的要求。这造成部分高质量人才对于学校有一定的不信任感,进而造成学校难以留得住高质量人才。
(四)教师培养机制不合理
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使用而轻视教师的培养情况较为常见,而这种情况也成为现阶段影响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整体质量重要因素。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而更多的高新技术也随之出现。
部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最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技术。造成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并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影响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以及多数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教师培养的主动性不高,多数学校是在上级有相关文件下达后才进行教师的培养工作。
(五)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教师管理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教师容易产生工作懈怠情绪,不利于教师工作的高质量展开,从另一方面来说,缺少监督不利于学校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不足,无法辅助教师进一步的进行教学的改进与优化。第二,缺少激励以及惩罚制度。我国多数学校的激励以及惩罚制度形同虚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及部分学校所制定的激励与惩罚制度并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团队的实际需求,运行难度较高,难以发挥应用作用。
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意见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现阶段我国专业师资队伍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影响教师团队整体质量,专业可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面临教师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教学梯队情况。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要求学校能够组建更加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合理的进行教师岗位的分配,是教师能够在自身岗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也需要鼓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视人才的招聘活动,利用工资以及工作待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校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高校教师团队的建设中。
(二)教学科研相结合,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从现阶段我国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科研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难以提升教学质量。重视科研工作,并鼓励教师将学生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有力相互结合,利用科研的优势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提升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学校需要加大在科研工作中的投入,并建立一定的监督制度,对教师科研情况进行监督,保证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重视科研奖励工作,教师在科研中所耗费的时间越多,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研究方法也更加的多种多样,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教师科研的奖励工作,使教师的付出与收获相匹配,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
(三)优化师资资源引入手段合理性,提升高质量人才吸引力
优化师资资源引入的合理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合理的招聘制度。从多个角度对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按照教师的综合评分,合理的进行教师的引入。第二,重视教师待遇问题,教师待遇不符合其工作情况,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其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进而降低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并将向招聘者进行展示,表明教师的工作效率与教师的待遇呈现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升高质量人才对于学校的信任度与归属感,进而保证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人才。第三,重视高质量人才价值的实现,相比于一般群众而言,多数高质量人才愿意将自身所学应用于研究工作中,在满足自身生存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价值[3]。故而,学校需要对自身的招聘公告,合同等进行优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师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提升学校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
(四)重视师资培养机制,促使更好地服务教学
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培养,才能够保证自身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能够更高的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第一,学校需要组建科研小组,收集各个教师对于最新技术的研究分析情况,并按照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选择,对教师经针对性的培训。第二,建立完善的国内外访学激励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走出去”,了解外国的优秀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中。
(五)优化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优化监督制度。优化监督制度,是现阶段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将监督制度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相互结合,利用精细化管理的优势,提升监督的全面性与精细度,提升教师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更加严肃认真的面对工作。第二,将学校的监督制度与信息化技术相互连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学校监督的全面性,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信息的储存管理,为后续的教学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提升监督质量的同时解决学校监督人员不足问题。如,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结合远程监控等技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在提升学校监督制度实施情况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反馈制度辅助监督制度的实施,如建立教学情况评价指标,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经评价,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教学中的创新性进行分析,提供教学优化改进意见。
优化学校激励制度与惩罚力度。首先,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责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明确各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提升教师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对激励制度进行优化,使激励制度不仅仅能够满足教师的生存需求,也能够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互结合,更加高质量地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教师在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从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影响高校师资团队整体质量。针对现阶段高校师资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优化方案进行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师资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辅助高校更好的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杰, 付宏鹏. "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智库时代, 2019, No.216(48):66-67.
[2]梁政勇, 董贺新, 武杰,等.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 广州化工, 2018, v.46(08):125-126.
[3]薛建高. 新形势下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知识窗(教师版), 2019(05):117-117.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王凤云,女(1983.2-),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专业建设研究。
(课题:2020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跟跑到领跑:“双万计划+专业认证”引领下的机制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