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李钰玲 王纯 柯佳伲(指导老师:李俊丽 龚勤)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省 南通市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有机融合,这能够极大改善由受传统观念束缚较严重的《英语语法》课程导致的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在语法课程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偏好以及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认识和态度,我们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19级英语专业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探究。此外,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和学生针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态度,我们以访谈形式对19级语法教师赵小勇老师以及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结果将作为本次调查探究解决问题和针对学生、教师、学院提出发展建议的依据。期望本研究能为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方向,推动杏林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模式 课堂派 《英语语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教育技术是教育变革不可替代的推力,“互联网+”的盛行推进了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自课堂派推出以来,如何有效地将课堂派与课堂教学融合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更是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杏林学院英语语法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传统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课堂派为载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即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的结合,具体体现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教学,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英语语法》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但因为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过强导致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讲”的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语法学习发展,将课程主体转变为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应用性,是必要而又迫切的需求。2020年受疫情影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19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课程首次运用在线教学工具——课堂派,进行混合式学习。据了解,课堂派的功能是四款教学工具(蓝墨云班、课堂派、雨课堂、微助教)中最为全面的。被教师选择的主要是因其能够实现课程管理,其功能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课件)、课堂管理(考勤、随堂表现、录屏、发通知)、师生互动、作业批改等,教师能借此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模式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交”,学生也承认自己对课程态度的转变、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得益于这些功能。然而这种模式也对教师备课和学生的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备课时需会使用一定的信息处理工具,也需要老师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来说,克服网络带来的诱惑力,投入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学会自我检测、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关键所在。
一、研究背景
1、混合式学习模式内涵:
与翻转课堂不同,混合式学习模式是通过发挥“线上”与“传统教室学习”两种学习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将两者融合从而实现的互补性的教育。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习主体被归还给学生,教师只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网络媒体事先将多样化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内容发布至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借此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和应用性。(2003,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提出)
2、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数量增多,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研究者为高校教师群体,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高校学生的部分专业课程学习,研究内容多体现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层面,对它的内涵、如何构建相关体制的研究较少。目前使用课堂派进行在线教学的多为高校在校大学生,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裕,学习设备齐全,使用课堂派进行学习相对自由。
二、课堂派概述
课堂派201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是由一群北大学子出于方便老师而研发出来的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被国内广大教育机构和组织选择,能够实现老师对课堂的实时掌控,并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该平台在疫情期间入选“第二批在新馆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名单”。
课堂派以微信端和移动端为载体,为传统型线下教学和在线教学搭建了互通的桥梁。课堂派可从上课前、上课时、上课后三个维度组织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打破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固有认识,也为学生带来了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有效改善了教学情况,提升了教学效果。其具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2.1功能分析:
上课前:教师可通过课堂派的班级通知栏告知学生新的教学任务安排,将课件、小视频、音频等形式丰富的资源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预习,并通过定时的在线测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上课时:教师通过平台发布数字签到或定位签到进行考勤,在上课过程中使用课堂派的录屏功能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也可通过该功能在课后进行课程直播回放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在直播讲解过程中,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可以通过举手、弹幕、语音连麦等方式进行提问,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小组形式组织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私信进行交流。为了更好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听课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会穿插一些题目让学生“小试牛刀”,与传统课堂上的试卷测试相比,这种方式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学生增加了紧迫感,从而使得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定时测试在学生答题结束后可快速生成数据统计报告,并会根据成绩生成荣誉排行榜,既方便了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利于学生找准不足、向榜样看齐。
上课后:为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会借助平台发布相应的作业,以这种模式练下去,学生能够渐渐适应机考的状态和模式,为后面专业课以外的证书考试打下基础。同时,因作业有查重要求,学生在采用该平台完成作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主完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线上批改后能了解到学生课程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记录以用于线下教学时的,然后使用批注分别进行讲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2课堂派教学优点:
①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式学习模式,内容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课堂派丰富的功能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更多全面、有趣的东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课堂派为载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更多依靠的是学生的自学,教师只扮演“教”和“导”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节约了时间
2.3课堂派教学缺点:
①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使用网络平台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教师要想以更丰富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②学生的自主学习负担加重,占用的时间较长。使用在线平台进行教学的便捷之处在于教师能够一下子上传较多自认为比较有内涵、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校大学生的课程虽然相对较少,但这种方式会使学生投入较长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
③上课高峰期,网络易出现卡顿等情况。学生上课时间集中在某一时间点,使用该平台的人数学生多,这就会导致平台出现卡顿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课程质量。
三、传统式学习模式的弊端
①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
②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③大班教学,教学时长有限,对每个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够了解,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④侧重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度较低。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仅靠知识的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不断改变思维模式、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终身学习型社会。
四、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课前预习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杏林学院19级英语专业学生在上课之前有11%总是提前预习,50%多数时间会预习,基本不预习的占了10%。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杏林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较少部分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和专注度不够。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英语语法》对于学习者来说,不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理论太多是大家的第一印象和最终印象。正是因为该课程的性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讲解,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学生的主体性角色很难体现出来。此外,杏林学院语法课程的总授课时长为?小时,每周课程时间有限。再加之,启东校区地理位置相对较偏,教师在校时间较少,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不多,这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能消化理解的问题很难被解决。
2)学习者偏好与需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据调查,在学习过程中有54%的学生希望能够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倾向于教师讲授的仅30%,纯线上教学的仅8%,自学的仅7%,其他形式的仅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习思维、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
4)在线学习效果反馈
据同学反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课堂讲解相比效果比较好,其中有3名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40名学生认为效果较好,27名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没有效果的0人。在参与问卷调查的71学生中,我们初步判断这几位学生应该是属于平时学习就非常自觉、自控力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说明这种学习模式在杏林学院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没有学生认为没效果,但我们仍然从中可以发现这种学习模式存在一定需要改进的空间,学生对教育技术的适应能力也有待加强。
5)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态度
在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态度调查中,有超过一大半的学生表示支持混合式学习模式,传统学习模式和纯线上教学模式虽然仍有同学支持,但占比较小。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下,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越来越认可。
五、访谈记录分析:
教师访谈:
为了解杏林学院英语专业语法课程的上课情况和个人教学反馈,我们对19级《英语语法》课程教师赵小勇老师进行了访谈。赵老师说,与线下教学相比,他个人更喜欢线上教学,因为线上教学的优势更大。从备课上来说,线上教学能够直接将资源共享,减少了打印纸质资料的需求,而且线上教学的能够分享的资源形式丰富、来源广阔,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更加系统地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赵老师认为语法本身比较枯燥,线上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吸收知识。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只有对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来说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弥补了纯线上/线下教学的弊端,两者的结合将各自的优势融合到了一起,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需要师生最大化的利用时间事先准备。最后,赵老师也对该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①希望学校能将课程从理论讲授课变为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②在该门课程上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时候,对教师和学生能形成相应的监督体制。
学生访谈:
教师的观点仅能代表教师个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角色,其个人感受和对学习的思考更加重要。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英语语法》课程以课堂派为基础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受访的同学都表示使用这样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应用性,他们的学习资料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本,微课、视频、动画、音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习的氛围更欢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更快了……但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线上教学的时候,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会情不自禁地去翻阅手机;网络偶尔出现卡顿,上课过程中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对课程质量影响很大;教师上传的课件和资源较多,要完成预习、预习情况检测、问题反馈等需要耗较长的时间等。
六、发展建议:
6.1学生角度:
①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观,改变对该课程的固有看法,端正学习态度;
②语法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该课程的学习,而应不断完善自身语法知识结构,提升英语专业素养;
③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分清主次,培养自律意识的同时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
6.2教师角度:
①在开始教学前,先通过试卷测试和口语表达大致了解各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②深入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教学平台,做到“玩转”教学平台,提升工作效率,掌控班级上课情况;
③丰富学习形式,使课程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④增加线下交流时间,线上教学学生通过平台自学,线下课堂尽量以答疑和作业讲解为主;
⑤改变教学思想,不被学生的“应试”需求左右,将“泛学”转变为深入的“研学”。
6.3学校角度:
①引导本校教师积极研究、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适合自己课程资源。
②增加《英语语法》课程的学习时长,为学生语法情境的创设提供条件和支持;
③优化教学系统,定向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杏林学院开设的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不同,它没有明确的诸如师范、商务、翻译、文学等培养方向,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杂乱,无法做到真正的“术业有专攻”。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我们对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应用情况、效果反馈和课堂派的各项功能及其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教师来说,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英语语法》课程上的应用,使教师突破了原有教学方法,转变了自身的角色,考核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同时,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来说,该模式“归还”了学生的主体身份,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研学”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可否认的是,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改进,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更多的是线下学习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杏林学院英语专业在该课程上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和方向指导。
参考文献:
[1]陈艳.基于微信“课堂派”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166-168.
[2]祝剑.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龙奖. 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蔺端杰. 高中物理教学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与调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5]祝剑.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6]孙秀丽.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在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52-53.
[7]黄敏.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8.
[8]刘蕾.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9]游小蓉. 混合学习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10]申志华.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2):231-232.
[11]范晓慧.英语语法教学:从规则到情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94-96.
[12]杨桦.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英语《视听》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2019(17):156-157.
课题: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课堂派的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1399300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