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绘本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胡贵英
[导读] 以前的绘本教学教师利用绘本的大图书进行集体教学

        胡贵英
        四川省泸县奇峰镇中心幼儿园 四川省 泸州市 646104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不断深入课堂的改革,根据《纲要》和《3—6幼儿发展指南》的要求,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朝着更深、更新、更具有特色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颇受年轻人的青睐。绘本阅读是21世纪炙手可热的读物,因为绘本具有童趣,可以帮助幼儿发散思维能力,也会成为21世纪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新时尚,但是绘本的本身也是一本很枯燥的读物。不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在逐步从老年化课堂转变为年轻的课堂,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更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融入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各项活动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绘本阅读  科学化  现代化
        以前的绘本教学教师利用绘本的大图书进行集体教学,让幼儿观察细节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孩子只能观察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细节,而对于粗心的孩子,或许只能从伙伴或教师的讲述中理解图画内容。因此有效地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绘本阅读进行课堂融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阅读兴趣。
一、引人入境的绘本情节,丰富孩子愉快的情感体验
        我在绘本故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发现绘本中每一个小的细节所要表达的意思,我制作了PPT和微课,提供形象逼真的素材,促使每个孩子在阅读绘本时能全身心投人情感去理解、猜测、体会绘本中所带来的情感和快乐,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兴趣。
        绘本故事《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这是一本创意感十足的洞洞书来源于一首普通的民间童谣,鲜艳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很强,故事荒诞有趣。绘本讲述的是一个老婆婆她不小心吞下了一只苍蝇,接着吞下蜘蛛逮苍蝇、吞鸟捉蜘蛛、吞猫抓鸟、吞狗咬猫、吞奶牛追狗,最后吞下一匹马——结果她被撑死了!画面中显示故事情节类似滚雪球,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式:从前有位老婆婆,她吞下了.....,因为每当老婆婆吞下一个新的动物,她身边的小动物们反应也很有趣,一方面觉得老婆婆妤笑为什么她会吞下那只苍蝇,这可能会要了她的命。另一方面又替老婆婆担心她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吞下那么多的东西,而且越吞越多,身体也越来越胖。他们感同身受地替老婆婆想办法,同时又被每一页精彩的画面和故事情节逗笑。虽然绘本夸张,但诙谐幽默的内容也让我们的孩子乐在其中!
         教学中我用PPT演示给孩子们看,当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迸发出了闪光点,我知道这时他们已经被这绘本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抓住孩子们这个闪光点立即布置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发现老婆婆的每一个错误决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随后孩子们跟着画面欣赏完以后积极的讲述自己在图片中找到的每个细节中发现的惊奇,同时孩子们也发现了老婆婆贪心的画面。课堂里显得格外的出奇,轻松达到了预期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很留恋这个画面,看得出他们已经喜欢上了绘本。绘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一本书了,而是他们求知欲望所向往的终极目标。因为它紧紧的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
二、循循善诱的对话交流,帮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绘本中的文字照本宣科,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定式思维,对幼儿今后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绘本阅读中有很多抽象性的内容,而信息技术能够浅显易懂的将绘本素材内容通过动画、图片或者微课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这时,我们要及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把绘本中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单纯的静态课堂变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去更深入理解故事,同时在直观教学的模式下幼儿能够大胆的进行想象从而产生联想。


        在绘本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敢于提出问题、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约束孩子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鼓励孩子学会大胆猜测,创造孩子的想象力。教学时我会根据五大领域的需要适时设置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引起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如;我们的手掌会变成什么呢?企鹅为什么会生活在南极?骆驼为什么生活在沙漠?它的驼峰有什么作用呢?教师适时循循善诱的引导,猜想事情可能变化的结果,这样就增加了幼儿的想象,创造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绘本故事《小机械立大功》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绘本故事充满童趣,它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一个故事,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向我们和孩子们阐述了小矮人盖树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那么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对机械省力的产生兴趣呢?
绘本中以小矮人为线索,以连环画式的多幅图画来表现故事,诠释了我们平时认为简单的、忽略的,又很难给传授给孩子的知识。
        在《小机械立大功》绘本中只是用几个问句和答问句做了点睛之笔,就给孩子产生了一个联想世界,引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观察去发现,从而形成新经验。绘本中有对机械工具名称的认识以及它们的作用,例如滑轮,杠杆,斜面等。绘本中简单的问句和答问句告诉我们一个个妙招,其中包含机械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知道有许多事情都可以用机械工具来做,它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省时省力。教学中我在整体讲述环节中加上了图片和轻音乐,在音乐的帮助下,孩子们安静的倾听,每一双眼睛都那么入神的盯着画面,当故事图片出现三个小矮人后立即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他们能把大树推到吗?仔细观察画面你们觉得小矮人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会去挖掘小矮人怎样去盖树屋,用什么样的工具最省力来达到他们最终的目标。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让课堂浅显易懂,简单的画面,也让孩子们喜欢,乐意去绘本中寻找知识的源泉。
三、形象生动的绘本画面,发展孩子细致的观察能力
        我在绘本教学中,遵循《纲要》的要求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绘本,清晰的画面可以通过视屏转换的功能逐步把画面放大,因为观察是幼儿进人绘本阅读的钥匙,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就不会理解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以及隐藏在画面中的小细节,就难以用语言形象的表达出来。发展孩子观察力的细致性和持久性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兴趣。
        绘本故事《小蜗牛的新房子》是瑞士作家朵丽丝利茜尔的绘本。这个绘本以生动的画面,简单的文字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它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以及一群昆虫。小蜗牛在寻找新房子的过程中一间间洋溢着爱心的新房子和一双双温暖的手让它在寻找新房子的道路上不再孤单。究竟什么样子的新房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最后小蜗牛还是在昆虫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坚硬无比的壳来当自己的新房子,当然也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让孩子观察图片,发散思维,使孩子通过观察图画来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将绘本教学与语言教学相互渗透。绘本的阅读方式有不同风格,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情节展开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借助绘本《小蜗牛的新房子》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它可以多姿多彩的、奇幻无比的展现在幼儿的面前。特别是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受益颇多,它能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无限生机与魅力,让他们身临其境的进入一个无以伦比的世界,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余蜀蓉 《信息技术下的绘本教学》 ?2017
        邹荣梅 《多媒体演绎下的绘本教学》 2016
        徐 燕 《在绘本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2016
        辛 ?艳 《绘本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2
        杨 ?婷 《儿童绘本发展现状研究》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