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琼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那么在小学特殊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这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所在。当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迈向新征程,对特殊教育现代化也提出新挑战。在教育多元发展的今天,融合教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的融合,法律的完善、教学资源的改善,并针对特殊儿童开展个别化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现代化;措施
1导言
特殊教育现代化本质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现代化,特殊教育现代化首先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特殊教育教师有几点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特殊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渗透教材内容的解读,还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在教与学的优化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小学特殊教学的发展提供质量保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渗透中使得特殊学校教育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2特殊教育的理解
2.1对特殊的理解
特殊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的少数,说窄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划分。但究竟谁才是特殊的部分,我认为我们不该轻易定夺。生物多样性告诉我们,物种的存在千变万化,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断演进,达到当今的一个稳定阶段,而是否有一小部分人类因为进化缓慢,或者过度进化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呢?又或者,这是少数基因,为了在所进化的环境中生存的结果呢?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进化怎么能说是明智之举?甚至可能是退化的表现。但换个思路想,或许可以说是这部分人类祖先的高明之处,以被大多数视为弱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让自己的后代更多地受到其他同类的关注,这未必不是一种有利条件。
另外,“特殊”一词的出现,本身就给两部分划开了界限。仔细想想,我们平常用到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原本的统一整体进行了无意识的划分。但我们应该知道,“特殊”一词的存在,对一个整体来说是矛盾的。但存在即有其存在的价值,即应该有其在整体中的一席之地。
2.2对特殊教育的理解
特殊教育专业是为我们正常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是我们习得教学特殊儿童的方法、形成特殊教育意识的过程,这是普通人意识里的特殊教育。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授知识经验技能的过程,早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应运而生。那人类出现时,是否就存在特殊人群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不论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战争中导致的肢体残缺,都肯定了特殊人群的存在,由此也开始了特殊教育的历史。
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从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众多教育分支中的一个。特殊教育存在的意义不只是细化了教育的种类,更体现了人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迈进,更加尊重生命。人类作为一大种族想要更长久地生存繁衍下去,光是物质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特殊教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标志,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3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与融合教育的建议
3.1创优情境教学,在德育深化中实现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的便是与他们交往的老师、同学,班级氛围、校园环境、学习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班风、学风,这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影响。
而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让特殊学生在具体场景的切身体验中得到心理上的鼓励,还可以让德育教育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他们认识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钟表实物为特殊学生进行演示,在具体场景的观察中让特殊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然后为学生开展一分钟课桌整理大赛。这样既可以愉悦课堂学习氛围,又可以在活动中让特殊学生具备初步的时间观念。教师通过情境教学以及合作互动的切身体验,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为特殊学生渲染珍惜时间的观念,继而使得德育与心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渗透,实现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
3.2提升科研能力
现在,重度、多重残疾学生,致残原因不明的特殊学生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班)以及送教上门的主体。每个特殊学生情况都有很大差异,人类尚未清楚地认识和解释所有类型的特殊教育对象,一些现成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不能完全奏效,这就要求现代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目前,我国6.24万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科研方法、康复专业技能、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规范的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能力,发表的论文多是工作经验描述,研究范式不现代,研究过程难以验证。因此,需要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其实,我们不乏创造性工作和成功经验,只要补上科研方法的短板,就能提高研究和论文的质量,讲好学生的、学校的和中国的特殊教育故事。
3.3融入趣味活动,优化学生自信心促使特殊教育质性发展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想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可以利用趣味活动进行教学充实,利用家校合作的形式让活动教育实现育人的价值功效,通过双方互动交流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自信心,实现特殊学生活动参与性的调动。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剪刀等道具,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手工DIY”的制作,在图形的制作中使得特殊学生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图形制作完成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图形制作心得记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在家长与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健全特殊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在开展图形认识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德育教育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还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这一信息技术手段为特殊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视觉感官的冲击下增强学生的美德教育,让特殊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求知欲望的调动。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助手为特殊学生开展图形拼接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图形让学生进行图形的设计与拼凑,把精美的剪纸作为奖品赠送给优胜方,从而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让特殊学生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师通过趣味活动实践,可以使得特殊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帮助特殊学生找回自信心。
3.4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行
第一,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一样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每个特殊儿童的教育都要与其自身发展特点相契合。不只是特殊儿童,正常儿童的教育也应如此。
第二,个体发展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不同影响特殊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在对其教育时,要考虑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充足的环境支持会极大地减少特殊儿童生活上的障碍。
第三,针对不同儿童兴趣、生活的需要,制订个别的教育计划,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有助于特殊儿童实现自身价值,拥有多样人生,这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的共同追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重视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情感、品质等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转化中为特殊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特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道德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使得特殊学生得到社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玲.美国IDEA的演进与我国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D].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
[2]刘桂香.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