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精准管理的问题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彭畑
[导读] 学员管理工作在培养教育学员、规范塑造学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彭畑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邮编400035
        摘 要:学员管理工作在培养教育学员、规范塑造学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学员精准管理的问题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好的方法,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不断增强院校功能,充分发挥院校作用,提高办学育人质量。
        关键词:精准管理;管理信息;管理过程
        学员精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管理理念上,契合“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以人为本”等育人理念,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对学员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潜能特长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与之配套的管理理念也必然是精准管理。管理方法上,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推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动态管理、差异管理的实现,实现管理方法的时代创新。现实意义方面,精准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并能极大的提升管理育人效益,对实际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促进。
        一、学员精准管理的问题现状
        当前,学员管理工作越来越正规、越来越科学。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精准管理的理念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管理信息量化还不够充分
        当前,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管理,建立了诸如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个人保障信息系统等各类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学员的信息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但也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于除课程成绩等之外的行政管理类信息,如遵章守纪、集体观念等,还存在着信息采集不够、量化不够、模糊量较多的问题。二是没有建立一套相对集成,包含学习、行管、保障等各方面要素的学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个专门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没有发挥出联动融合的管理效益。
        (二)管理工作重点还不够明晰
        以学员队为例,基层学员队直接面对学员,与学员贴的最近,对学员直接施管,影响作用最直接。但在实际工作中,学员队处在基层末端,“上头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落地到学员队,难免造成学员队管理有时抓不住重点。一是时间上有时会抓不住重点,主要是因为计划不够科学。学员队的工作计划大都是根据上级的普遍要求、结合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制定出来的,由于基层管理者很难抽出精力对历史数据、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有时也会为了应付检查而作计划,使得计划科学性、操作性都不强,起不到规划安排时间的应有作用;此外,客观上也有“计划不如变化快”的现象,造成时间安排上不好确定重点。二是有时会抓不住内容上的重点,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等职能并行交叉,以致有时会“胡子眉毛一把抓”,阶段性的偏离教学管理这个中心;此外,学员的管理受管理者能力水平影响较大,对于经验不足的管理者,缺少量化数据的辅助,也较难把准各个时期、各类对象的管理重点。


        (三)管理过程控制还不够精细
        目前,在学员管理工作中,对过程的分析与把握主要依赖定性的学习工作形势分析、个人思想形势分析等手段,主观因素较强;定量的分析则更多关注课程成绩结果,评判角度相对单一,无法全面、细致地掌握多方面的成因,还没有把学员的学习状态、学习动力、影响因素等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地分析考察,也缺少量化的分析手段。
        (四)差异管理手段还不够健全
        当前对学员的管理有的按照经验式的做法重点关注少数群体,关注靠前的“好学生”、靠后的“后进生”,但对于靠中间的大部分学员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差异化管理办法。
        (五)综合考评没有常态化
        学员综合考评是学员管理目标的重要评价手段,考评结果一般与评优评先、党员发展、毕业考核等挂钩,与学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目前,学员综合考评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有的单位以定性评价为主,很少有量化的指标和成分,主观评价因素居多、客观评价因素过少。二是大部分单位仅在毕业之前组织一次综合考评,没有把这项工作扩展到每个学期、每个学年,使得培养过程中的考评效用不明显,过长的时间间隔也使得部分考评要素在评价时会有失真。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成因,有两个共性的因素,一是经常性管理机制没有建立;二是依靠量化数据辅助管理的程度还不够,定量管理的方法运用还不深入。这些都需要通过学员精准管理方法的研究来加以解决。
        二、精准管理的方法
        学员管理遵循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系统科学的方法,坚持系统分析、统筹兼顾、加强协调,抓住主要矛盾,提升总体效益;②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群体规律,挖掘个人动机,通过设置目标、优化环境、调节需要、激发动机来引导、制约学员行为;③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组织评价的调节,增强学员信心,端正思想认识,保持心理健康;④预测学的方法,通过对学员各类信息状态的分析,推断可能的发展趋势,为计划决策提供依据,为管理工作争取主动。除了以上一般性的管理方法,学员的精准管理还有以下两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
        (一)差异化管理方法
        差异化管理的实质是针对学员个性化的精准管理,它与现代高等教育思想高度契合,与高校追求精准管理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教育部明确,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士官学员的差异化管理,首先要把管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能力等;其次要深入分析不同类别学员的特点,通过客观数据准确挖掘出差异点;然后是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最后是紧密跟踪管理效果,定期进行反馈,动态调整差异类别,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二)需求侧管理方法
        “需求侧管理”是英文“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翻译,这一管理方法起源于电力行业。需求侧管理是相对于供给侧管理而言的,在电力管理领域,管理方通过准确分析工业、商业、居民等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合理安排或通过价格导向激励用户的用电行为,实现用电的合理错峰、合理利用。如果把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比作供给方,把学员看作需求方,那么只有深入分析学员的学习需求,为学员提供模块化、订单式的教学、实验、科研、训练服务,才可以适应学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统筹协调,极大地提升管理育人效能。

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林园甲一号,电话13101365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