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互联网+”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梁晓英
[导读]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现,优秀的人才与日倍增,教育成为现在一个严峻的问题

        梁晓英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石岛湾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现,优秀的人才与日倍增,教育成为现在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的教学需求,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形成阶段,紧靠教师一人的力量,很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地合理利用“互联网+”,在线上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格。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时代下,小学家长与教师如何进行家校共育的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家校共育;途径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着孩子只需要交给老师负责就可以的狭隘的观念,其实不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每天与家长一起,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会不自觉地进行效仿,他们也无法进行判断这个行为是否正确。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带给学生们的知识有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形成合作关系,教师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负责,共同形成家校共育的新式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在线上与家长及时地反馈学生们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像教师索取教育学生的方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一、建立家校共育沟通平台
        传统模式下的教育,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平台很少,主要是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进行,但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能通过简短的家长会中向家长说明。家访和家长会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很多限制,无法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建立家校共育沟通平台,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与家长沟通,教师通过在群聊向家长提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问题,有利于家长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教师在开课的第一天就可以让学生记下家长群的号码,让学生家长进入群聊。教师应该把每天的上课情况、交作业的情况和个别的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如“某某同学上课睡觉,请某某家长及时调整学生的作息,保证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等等,家长也需要在群里向老师汇报每天自己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及时说明,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及时询问老师,老师就能快速地解答家长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与家长也可以加好友,教师可以在朋友圈里经常发表分享一些对家长教育有帮助的语录,传递教育的理念,家长也会在朋友圈记录学生的生活,教师就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性格,从而有效实现因材施教。
        通过建立家校共育沟通的平台,让教师和家长都能更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和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的一面,教师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同一个教育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家长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理念的关键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把目标化成责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网络的趣味图片和视频传授学生知识、布置学习任务,家长在课后负责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互联网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时的表现,让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九九乘法表时,教师在课堂上先教会学生九九乘法表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们课后进行背诵,在线上布置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写。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会有很多的疑惑,但是在课堂中也不太敢询问老师,所以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业,监督学生背诵九九乘法表,家长可以用过随机抽问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提问“三七的几”当学生回答“得二十一时”家长可以逆向思维再次问“七三得几”,在不断提问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与家长可以能到一定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家庭和谐。
三、通过网络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关系
        教师在家校合作关系中应该充当决策者与领导者的角色,成为沟通活动的领导者,但是教师在沟通时也不能太过于强势,要充分地尊重家长的意见。家长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任务教师是全能的,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的狭隘想法。家长也要自我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与教师形成互补关系,对于家长而言,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学生,也要关系学生所在的学习,成为师生关系的维系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例如教师上完课后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通过匿名发送消息,给自己写反馈意见表,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课后,教师应该线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引导家长向教师讲述一下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教师和家长需要进行适当的换位思考,教师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是看待学生,心平气和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家长的建议,家长也可以从教师的立场上出发,在帮助自己学生学习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看出,通过互联网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教师和家长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总结:
        实行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共赢的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家校共育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有利于学校更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家长而言,家校共育帮助自己的学生更好的发展,利于学生的成长,使家庭关系更加的和睦。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家校共育教育的实施更加便捷,现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宫明璐.家校共同体建设中的“破”与“立”[J].高考,2020,第4期
[2] 李玉慧.家校共育对“互联网+”的融入实践[J].新课程(中),2019,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