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王学宇
[导读]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王学宇
        肇源县茂兴镇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650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过程,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习方法推荐集体备课意见: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空间与图形”的总体目标:“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过程:
预习活动设计:1、知识储备:复习三角形前两节的知识,并填空:全等三角形             ,               。
2、课前预习:初读课本97-100页,完成课本练习以及课堂精练预习案,鼓励完成探究案。
         3、课前准备:(1)、课前动手制作课堂上要用到的三角形、四边形等模型(P97做一做)以4人活动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每小组制作完成三角形、四边形、等模型
(2)、分别画出边长为6、8、10;7、8、9;6、8、13的三角形,并剪下备用。
4、课上预习:结合教师提示再读课本及教材全解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
(1)小组合作:探究P97做一做。


(2)小组活动:对比手中三角形,并结合阅读材料总结公理
(3)小组学习:三角形稳定性


         小组合作总结出“sss”公理
         
         帮助学生掌握“sss”公理的文字叙述、几何语言、图形语言。
         
         
         让学生练习去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利用三边判定全等的方法。并尝试在下边例题中给出完整的答案,指导学生答题要规范。
         
         学生展示内容设计:
         1、已知:如图AB=CD,AD=BC.则∠A与∠C相等吗?为什么?
         
         以此题为基础多次进行
         变式训练
        巩固练习,对课上的探索结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例题、变式题的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公理的理解与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2、学生快问快答,完成变式练习
检测习题设计:
1、组内合作校对探究案、自我更正课堂精练训练案、师生共同校对答案。
2、完成课堂精练加强案。
3、拓展提升  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C=BD,AM=CN,BM=DN,判断AM与CN、BM与DN之间的位置关系。

        



(1)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分析、表达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逐步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