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丽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中心绒乡中心校,四川 甘孜州 627650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来共同完成,只有家校合作,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家庭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要强化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辅助和配合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给幼儿创建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发展;教育指导
引言: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前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家庭幼儿教育质量,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与策略。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对此,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对家庭教育的观念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从而保障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1.1家庭环境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父母所营造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来讲,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教育时间的主体。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深远性与潜移默化性。幼儿受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模仿行为,其能够对父母行为进行模仿,这也就要求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以保障幼儿发展过程中性格、行为的科学塑造。
1.2引导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家庭教育质量,减少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差异,学校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由父母所进行的教育,此类教育多以生活教育为主,受专业知识的影响,部分家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向幼儿传输非专业理念,此举会导致幼儿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习理念出现问题,影响着幼儿思维的形成,对此学校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科学化观念的引导,以减少幼儿认知障碍的出现。
1.3促进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基于此,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为保障家庭教育质量,学校要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对幼儿的行为、性格、观察力等进行培养,科学对幼儿开展教育,保障幼儿发展的科学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分重视幼儿短板,这也就导致其教育理念不科学,对此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以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水平,进而促进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特点
2.1专业化
在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伴随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逐渐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当下伴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国民愈发重视对幼儿的培养,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家庭教育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家长不断优化自身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与知识所实现的。专业化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的形成,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2.2多样性
幼儿家庭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促进着幼儿家庭教育多样性的开展。家庭教育主要以家庭成员教育为主导,不同家庭成员之间专业性具有差异,这也就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家庭成员性格、教育理念与职业能力的因素促进着家庭教育多元化的开展,这也是当下幼儿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
2.3创新性
为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部分家庭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就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创新性能够拓展幼儿思维,但在家庭教育的创新性特点优势不明显。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主动性,教育主要是通过环境、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所实现的,但伴随科学技术与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模式逐渐发展转变,这也是家庭教育创新性的主要体现。
3.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
在开展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工作中,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视。部分学校在工作落实中难以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理解,从而使得工作过程质量不高,也就导致家庭教育难以对幼儿教育形成积极引导,无法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培训,以保障其工作过程中思想的先进性,能够有效落实相关指导工作。另外学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带动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切实的工作体验,对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
3.2提升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
家庭教育指导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当前,在学校家长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欠缺,原因在于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缺乏相应的家庭指导方而的经验, 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较差。为此为提升教师质量,学校应当对教师群体进行不断的培训优化,以此致力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加强学校教师家园共育实践方面的能力,学校教师应将家庭教育指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明确指导角色和指导意识,时刻关注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动态,大力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机会,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困难,以此顺利推进家庭教育指导。
3.3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要以家长为主体,以家长的需求为主要落脚点,家庭教育指导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家长教师协会家园合作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活动越多,幼儿的表现也就更好。蒙台梭利认为,在最深刻的意义上,保护和关怀儿童是父母的一种神圣的使命。学校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时刻注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多考虑家长的需求和需要,尊重家长的意见,真正地让家长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相较于学校教育来说,其实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更加深远。学校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为幼儿家长,通过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实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内容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家庭教育指导所提出的几点简介,期望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朱永芳.浅谈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对家庭教育影响[J].科学咨询,2019(12):139.
[2]孙芳龄.家园共育的实践意义与开展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07):70-72
[3]中国儿童中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4]王金素.“立体多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模型构建[N].潍坊学院学报,2019(04):86-89.
[5]王灯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研究[N].集美大学学报,2020(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