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统计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行为特征 以 “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 张宽
[导读] 为了得出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行为特征,帮助新教师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张宽
        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409600
        摘要:为了得出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行为特征,帮助新教师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以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为例,通过统计,从提问类型、提问方式、提问时间段三个方面分析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特征。
        关键词:信息技术统计 高中数学 提问行为特征
        一、 引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在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积极思考、获得智慧[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叶立军,周芳丽.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优秀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53]。
        通过分析优秀教师“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的视频,从教师提问类型、教师提问方式、教师提问的时间段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优秀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一些特征,帮助新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 研究设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有93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被评选为优秀课程,进行了展示与专家点评。活动最后评选出15位“最优秀选手”,安徽芜湖第一中学的张灿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因此选取张灿教师讲解的“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相对于整个大赛而言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2.2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借助手机录音软件将课堂视频进行录音,并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进行筛选,并按照提问类型、提问方式、提问时间段三个方面的维度进行归类,以进行质性分析。在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统计的课堂提问利用Excel工具进行量化研究。
        2.3 课堂提问的类型
        关于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比较丰富,最早的是将课堂提问分为两大体系,即“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国外影响最广泛的是本杰明·布鲁姆(B.S.Bloom)按照认知领域六层次:知识、理解、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进行的分类;国内叶立军、顾泠沅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
        在国内外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大赛的情况,将课堂提问类型分为:识记性提问、应答性提问、推理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反思性提问。
        第一,识记性提问。问题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提问是让学生回忆这些知识,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
        第二,应答性提问。问题的答案比较明显,学生不需要太长的思考时间就可以回答。
        第三,推理性提问。问题没有直接的答案,需要学生经过一定推理才能得到答案的提问。
        第四,启发性提问。教师用一系列启发性语言提出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的问题,或者从这一步走向下一步提供一种暗示性语言,为学生思考问题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第五,反思性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或思考结果提出问题,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过程。
        根据提问类型的难易程度,将提问类型分为低水平提问与高水平提问,识记性提问与应答性提问为低水平提问;推理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反思性提问称为高水平提问。


        2.4 课堂提问的方式
        结合视频中的提问方式,将其分为:直问、设问、追问与反问,具体如下:
        第一,直问。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进行提问。
        第二,设问。教师为了强调某一部分知识,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自问自答或者导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并不需要直接回答的问题[]。
        第三,反问。教师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第四,追问。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某些知识,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会继续追加问题。
        三、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课堂提问类型分布:
    提问次数    提问次数百分比
识记性提问    2    3.23%
应答性提问    12    19.35%
推理性提问    9    14.52%
启发性提问    19    30.65%
反思性提问    20    32.26%
表1 课堂提问类型
        据统计,反思性提问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启发性提问,最少的是识记性提问;高水平提问与低水平提问所占比为77.42:22.58,高水平提问占比远高于低水平提问。
        
        
3.2课堂提问方式分布:

        图2 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中,追问占比最高,占比为37%,其次是反问,占比为35%,占比最小的是设问,为11%。通过统计,本节课多通过追问方式,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通过反问方式,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四、结论
        通过张灿教师的“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分析结果可以总结为:对于提问类型,高水平提问占比为72.73%,反思性提问与启发性提问占比较高,识记性提问与应答性提问最低;对于提问方式,以追问形式进行提问次数最多,其次是反问,设问形式占比最低;对于提问时间段,提问大部分集中在新知讲解环节,导入环节与总结新知环节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 叶立军,周芳丽.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优秀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53
        [3] 张文宇,范会勇. 基于NVivo10 分析的数学教育专业硕士课堂提问研究 ——以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决赛视频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93
        [4] 胡起宙,孙庆括.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反馈水平实证研究——基于三位教师课堂录像的编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72-73
        [5]黄友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四要素[J].数学教育学报,2016:73
        [6]李渺,舒翔.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预设与生成[J].数学通报,2013: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