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阳 张企博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 新的教育体制和政策背景下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重视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努力打造小学思政课的高效课堂。 本文粗略地介绍了小学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阐述了相关的实践途径,从而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字:思想政治课 小学教育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本质内容及发展趋势。要求学校落实思政课的教育实践,教师应当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对世界处在一个懵懂阶段,在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在该阶段的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父母的教导,以及在学校中老师的引导,而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主要途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该句话意味着对一个学生的培养是漫长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若想强盛,就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培养,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在童年阶段便打好地基。
一、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上,这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所体现。教师可以将立德树人理念和思政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性,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途径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关系学生、爱护学生,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去设计和编排教案,使其更加活泼、有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唤起小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第一,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在新课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自身的角色,从教学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考虑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价值观,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主要以生活化角度为主,构建出符合学生当前实际生活和未来生活需求的发展蓝图,以便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第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更好的展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在网络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通过网络会收到很多讯息,成长大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教学相关的公益性广告、爱国宣传片、社会热点新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课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理念。
第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关注全班整体算发展的同时,支持学生拥有个人独立意识,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思考,教师将追求个体个性化成为学生成长中一种显著的特点,所以在课程建设中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应当充分被尊重,培养他们创新性潜能。
(二)注重社会实践,深化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打破传统单一、缺乏趣味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锤炼和实际体验,从而加深对所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立德”与“树人”的深入解读。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其中融入开放性原则,遵循恰当的实践主题,从而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情况为核心,倡导学生尽量亲自参与到其中来,通过探究、服务和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真正让学生懂得“立德”与“树人”的实际价值。同时,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将实践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何为“立德树人”。
(三)探索教材中的优秀教育资源
思政课中存在着诸多内容较为复杂,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师应当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思维,不断探索和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深刻精神主旨,结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学生实际生活构建课程内容,提出了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教师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当从“立德”与“树人”两方面的角度分别挖掘出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三、结语
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宝贵价值。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根本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开展具备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然后将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转换成为学生需要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立建.立德树人: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应有之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
[2]韦健.新建城市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J].广西教育,2019(21).
第一作者:祝天阳,1996,沈阳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在读
第二作者:张企博,1997,沈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