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视角下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章希平
[导读] 本文以SWOT视角,通过对池州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系统分析

        章希平
        中共石台县委党校  安徽 池州 245100
        [摘要]本文以SWOT视角,通过对池州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系统分析,提出池州
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SWOT  池州 长三角一体化  思考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今年8月18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一战略的实施,无疑给池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需要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市场的机会以及挑战,加以综合分析,科学研究,制定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强力推动实施。以期在国家新一轮产业空间布局中实现池州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加快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池州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文化认同基础。无论是明代初期设立的江南直隶,还是清代同治改称的江南省,池州一直是其中重要部分。直到1667年,撒建安徽省。
        池州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池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处在杭州、南京、合肥等省会都市圈辐射效应重叠区和2.5小时通达区,池州处长江经济帯中下游黄金水道南岸,通江达海,承东启西,交通便捷,物流顺畅。
        池州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境内高山林地、江河湖泊、丘陵坡地、田畴广阔,地貌齐全,森林植被良好,生态体系完备,山水风光秀丽,宜居宜游宜业。
        池州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升级,逐步形成了以半导体产业链条延伸的“芯、屏、器、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引领大健康、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特色初显成效。
        二、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劣势分析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池州与长三角其它26个城市发展态势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经济总量太小。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处于中心城市未位,2019年池州市GDP仅占长三角27城市GDP总和的0.4%,人均GDP不到中心区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四年来,我市GDP年均增速为6.8,在中心区城市中也处于后位[4]。(二)高新技术产业驱动不足,产业分工位居低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尤其是产业配套能力弱,无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4],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三)创新能力较弱。近年来承接转移的产业缺少高精尖、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未形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型企业实力偏弱。同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仍显不足,研发投入比例过低。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池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分得一份多大的、什么样的蛋糕。


        三、池州迎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中指出,“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有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亲自擘画,池州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找准发展定位,谋求发展机遇,谋划发展项目,制定发展举措,为加快“十四五” 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并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总体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也带来一系列新机遇[3]。
(三)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1]。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人才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在一体化大趋势下,引才留才难上加难。
        四、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是要引进干部激励机制。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励敢闯敢干、无中生有的首创精神;顺势而为,主动担当。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实现弯道超车,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二)是要认真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政策内涵,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增强加快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因此,池州必须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以更高站位、全球视野和未来眼光,加强规划研究和编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尤其是要精准谋划池州在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一区三地”,即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基地[4]。
        (三)是要紧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增强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性。依托生态资源和富硒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功能性农业、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及其配套产业,完善集聚功能,形成“芯、屏、器、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密制造、科技研发、配套服务等产业集群。(四)是要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增强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要在抓好“五大发展”统筹推进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统筹三县一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谋划好内部各县区的分工协作,实现整体联动与全面发展。
        (五)是要强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融入支撑,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增强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性。必须从人才工作机制、培养模式、政策扶持等环节入手,不断创新,为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3]《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
的重要讲话》
      [4]池州市政协《关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池
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