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泸州市泸县海潮镇高寨学校,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十分重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学习方式,充分认知内容及其拓展知识,小学科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授课方式,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值得大家深思,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做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向;教学要点
小学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而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就是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实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的养分,并从中得到思维的启发和知识的延伸,完成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
1.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向
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讲:“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实验是第一步,没有实验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小学教师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打好科学实验的教学基础,在实践中帮助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
1.1.明确实验目标
教师应当通过教材的预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科学实验的目标,指出实验的核心和重点,教学活动和实验准备都是以实验核心为基础。许多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实验重点不清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整合,根据核心知识点的关联及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对自身掌握知识的深化、演变,逐渐掌握新知识,通过知识重组提升学习效果。
1.2 掌握观察步骤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无论是化学、物理还是生物实验,都必须遵循物质的客观科学规律,以固定公式或者相关定律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讲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对繁琐实验步骤进行重点讲解,以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水平,避免学生出现实验操作失误,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逻辑原理,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3保持注意力
小学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保持专注,实验的过程是连贯的,很多知识点或者实验现象的出现都可能是在一瞬间,学生应集中精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捕捉到重要的实验现象,对实验后的分析得出结论有促进作用。
例如《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实验中,在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会生成红色的铁锈,溶液会从蓝色液体变成绿色的物质,学生如果在观察过程中缺少专注力,有溜号情况出现就很容易错过这个重要的实验知识点。
2.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应采取实践与课堂并重,教材与拓展共举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当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上来,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信息沟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2.1创新教学课堂设计
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对于实验效率、实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部分小学生因为科学实验经验缺乏、技能操作不熟练,在实验中可能存在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的问题,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充分沟通和交流,以保证实验的效率。在小组合作活动组织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可依照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确认实验小组人数,保证人员支撑合作活动,可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分组,如层次性小组、异质小组等;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组内人员职责,具体应包含小组长、副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例如《生物细胞的观察》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植物细胞的组成”“细胞切片的变化”等问题为学生划分实验小组,在具体实验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度,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由小组长、汇报员总结探究实验结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分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探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获得学习成长。
2.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国教育对实验课的授课环境重视不够,教学场所通常局限于校园内。教师应积极改善授课环境,让学生能后身临其境的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感官全方位的感受,切实感受到科学实验的奥妙和无穷魅力。例如在《校园生物大搜查》的教学中,有些校园实验环境不佳,缺少观察的对象。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组织学生突破课堂环境限制,前往校外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状态、生物结构以及生物变化,教师可以带孩子们到山间田野中去,让孩子们去近距离的观察现实中的农田庄家、动植物,与教材相对比,指导小学生们去数一数小鸟、花朵、昆虫的数量,去观察不同庄稼的形状轮廓,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孩子领会科学实验的魅力,与此同时,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师可在授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创设生动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创新具体教学方式以及重视探究实验总结的主要策略,可以让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以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获得科学知识,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燕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41):284.
[2]许梦翔.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策略[J].读与写,2020,17(3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