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规范解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袁强
[导读] 本文从学生解题不规范的现象以及原因分析着手

        袁强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本文从学生解题不规范的现象以及原因分析着手,论述学生审题、语言表达、答案、解题后的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学生解题的规范性问题
        关键词:现象;解题规范;能力
引言
        解题,不仅要求学生答题时要做到正确、严谨,同时更要求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规范性,具体指的是,首先,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按要求作答,保证步骤完整;其次,要求书写的逻辑、规范和严密;最后,在题目完成后还要检查哪个步骤有遗漏等。教师通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很多时候,由于答题不规范失分而后悔。所以,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的培养,是现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在作业和参加考试的过程中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及现象
我们学校地处城区瓶颈地区,学生人数2000人左右,特适合小班教学、因材施教,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对初一年级150多人进行课堂学习过程中解题的规范性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全面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规范性问题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规范解题的作用认识不足
        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果,不注重结果的来龙去脉。有很多同学听课质量差,对待作业马虎了事。对作业,老师检查就做,不检查就不做,老师什么时候检查,就什么时候做,完全是疲于应付。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对很多题目,即使知道怎么做,但也不知道怎么写,或者写书写过程杂乱无章,不符合逻辑。
(二)粗心大意
        解题时逻辑不严密,出现“跳步”、“缺步”,特别是在解答几何题时出现“跳步”、“缺步”、条件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字迹潦草,步骤凌乱,态度不端正,思维不严谨。我们乡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多数劳动繁忙、并且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注重分数,轻视素质,严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缺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
(三)衔接性语言的缺失
        很多学生在解题环节中,缺少数学衔接性的语言,如,“依题意得”“综上所述”之类的话,学生不重视数学性的语言描述,导致解题环节缺少数学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不仅是答题规范性的表现,更是在做题环节中展现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的体现。
二、对学生规范解题能力的培养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弱化解题的作用。要克服题海战术,强化解题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解题的规范。我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学生规范解题能力的培养,下面我想从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一)做到规范审题
“读懂题、看清楚、想明白、写规范”是我对学生解题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在审题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词,找到已知条件与要求解问题的关联。

审题过程一般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发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3、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学生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4、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二)做到规范运用数学语言
        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方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多年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叙述很不规范,导致在考试中过失性失分非常严重,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三)做到解答题规范书写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解答题的书写过程,应从已知条件出发,环环紧扣,有条有理的书写,做到有理有据、有逻辑。从而培养严谨的思维态度。因此,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为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规范步骤和书写步骤。所以,教师要注意字迹清晰,工整,而且在图形的解析中也要注意绘制的规范和完整,不能敷衍,最后做完后,带领学生检查,以确保一道题目的完整,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四)做到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思考,领悟解题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数学素养。
(1)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这些方法与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它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解题规范性既是数学答题过程中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通过巩固学生的数学语言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注意发挥板书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示范正确的解题步骤;做好例题的示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郭银,苏桂萍.浅析数学解题的规范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156.
[2]石鹏.浅谈高中数学规范性解题[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14):46-48.
[3]杨赛群.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8):81-82.
[4]邹振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8):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