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梁辰
[导读]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
 


        梁辰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72

        摘要: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给予与挑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基础、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复合性人才。在本科院校当中,大学英语属于一门基础课程,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进行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与传统的本科人才相比较,本科应用型人才在特定的知识结构、层次与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本质不同,因此,应结合具体发展情况,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完善,构造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理论能力与实际能力均包含其中。将基础理论、抽象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作为基础,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与优势。在实际能力方面,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际问题,应用背景、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应用技能等方面均应加强培养。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时,大学英语属于一门基础学科,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同时还应体现出英语的应用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教师广泛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将课程作为教学的核心,过于注重为学生讲解词汇和语法,听说教学因此被忽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讲授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式教学模式并没有被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教学理念单一,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二)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目的。受各项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被视为基础课,掌握基础英语知识与技能是主要的目标定位,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另外,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习惯性与英语等级考试相互结合,课堂教学应试化,课程设置内容缺乏合理性,难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三)尚未给予高度重视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了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知识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主动式学习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技术存在弊端逐渐得到显现,教师为学生讲解课件当中的内容,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下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简而言之,为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课前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为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有着直接关联,为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应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相互结合。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全面了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职业性与实用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题目,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身观点看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辨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实际课后应用知识的活动,并定期进行监督,制定考核计划,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二)采取多元教学模式
        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基础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主要教学理念,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将其应用到不同的教学模块当中,实现教学模式向着现代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的发展对于国际交流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构建特色评估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行为,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进行沟通并解决问题,是今后评估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通过四六级,建立适合本科特色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应选择诊断性测试、单元产出任务评估等评估方式,语言知识、语言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应涵盖其中。将统一设置总体评价标准作为原则,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细化,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标准。在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学生根据具体的要求,制定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还可采取口头与书面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前演讲、PPT汇报等形式进行汇报,对参与汇报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教师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补充建议,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其根本,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交往中的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更多应用型外语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 王华.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 2017
[2].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机制的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A]. 李朝红,张纹祯.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 2011
[3].多模态理论框架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研究[A]. 李丹.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 2019
作者简介:梁辰(1987-11),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