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妹
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151
摘要: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更有效地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本文主要就如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便于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在学习数学,谈谈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合作探究学习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主体的主动性是合作探究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主动性要通过学生内部的动力系统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来体现,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情感诱因—兴趣,使学生由想参与、想探求、想学习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习变为一种愉快有趣的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学则爱学,这是主动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独创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段,新课引入时,随着轻快的生日歌音乐而展示:小兔、小猪、小狗、小熊带着形状包装不同的礼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给大象爷爷过生日。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我适时引入:“这些小动物拿的礼物有什么不同?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谁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呢?用手摸一摸、、、、、、”。这样的引入,学生兴趣高涨,带着疑问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中去。
二、把合作探究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是不是就不要独立思考呢?显然,许多老师都掉进了这个误区。合作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习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时,苦思而不得解时进行合作探究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当教师呈现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这时是否有必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呢?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意见,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探究学习,才会有效,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观察》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后问:“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了什么?现在要你们把观察到的结果汇报”。先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争论,而且也让全体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
实践告诉我们: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等等。从而有效的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使他们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新年: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8(03)
【2】 张燕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科技新报,2011(17)
【3】 林伟芳: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广东师道,教育科研.2010(10)
【4】 廖剑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J)宁波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