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1期   作者:母丹
[导读] 当学生拥有家国情怀时,他们就能够形成较为强烈的家庭、社会责任感以及民资自豪感

        母丹(四川省旺苍中学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当学生拥有家国情怀时,他们就能够形成较为强烈的家庭、社会责任感以及民资自豪感,如此对于他们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都很有利。在组织开展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我国优良传统的传承者,同时让学生对我国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选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培养价值;策略
        家国情怀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忠孝一体、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等。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除了要将基本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价值
        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很有利。具体而言,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能够促进学生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当学生具备了家国情怀时,他们就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日后他们在面对民族相关问题时,就会站在民族、国家的利益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养成。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家国情怀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以此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人。三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全面认知家庭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围绕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展开分析,我们可发现:其中包含了诸多家国情怀的内容。因而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可以围绕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且将之融入到日常授课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人素质水平的提升,并且逐步形成家国情怀,促进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养成。

例如,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教师就可以围绕“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内涵和实施意义展开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一国两制”是维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是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关键。围绕这部分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中国梦,让学生共担民族大义。
        (二)创设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学情境
        在打造高质量课堂的诸多教学模式中,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备受师生欢迎的模式,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较为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感知情怀。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付出。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直接感受历史,感知革命情怀。播放完纪录片之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让学生加深对民族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得学生懂得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历史知识点,同时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强烈感受,让学生对我国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在实际的授课过程,教师则需要把握历史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链接点,使得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现象。例如,在讲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围绕案例展开更为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如,教师可以引入广东省深圳市快速发展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借助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形成对家国情怀更为深刻的感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通过对教材中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充分挖掘,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同时创设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学情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学生形成较为强烈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黄千欢.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简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0(26):86.
[2]郭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3):79-80.
[3]胡家珍.素养培养,课堂改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9(18):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