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风建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风建
        山东省惠民县石庙镇第一中学  山东 滨州  251719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验,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针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
        1、以讲代读,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阅读课堂的主导,成为了课堂的中心,务求价格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持续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讲代读的情况较为普遍。以讲代读减少了学生开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将阅读环节省略直接进行文本讲解,学生未能亲身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流程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采用了流程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老师通常按照“介绍作者—作者创作背景---文章中字词解析—概括文章锻炼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流程开展教学,未能真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灵活变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方法单一,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单项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用练习代替阅读,将满堂灌、题海战术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法宝,导致学生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难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秉承以生为本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摒弃“唯成绩论”的错误思想,将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向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年龄心理特征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转化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突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1]比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这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阅读后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针对学生的阅读体会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需要老师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合作学习、微课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皇帝的新装》这课为例,老师可以采用了角色演绎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熟读课文后然后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绎故事的部分内容。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对文章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摒弃流程化教学,从学生角度开展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中流程化教学常常抑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针对学生未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和指导,使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老师为学生设计了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对文章展开自主学习,对未能理解的内容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4、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去中感悟文字中的意境美、自然美、社会美,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全神贯注的沉浸在阅读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水平的提高。比如《春》这篇散文,文章语句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展开联想,体会到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学生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总结:
        阅读作为中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需要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体会到来自语文阅读的快乐,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瑞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