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章振颖
[导读]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夙愿最迫切、情感最丰富的认知起步期
        章振颖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分路口小学  安徽 六安  217300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夙愿最迫切、情感最丰富的认知起步期,其对于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有着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而小学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使将情感教育融合至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极为必要。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搭建丰富的情感释放平台,让学生在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促使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对祖国、生活、社会的丰富情感充分反馈至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由于很多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并未接受过比较系统、完备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导,以致其对于身边美好事物的感知、生活美好现象的认识、内心美好夙愿的表达,依然处于空白状态。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引入,则很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为促使学生借助丰富、鲜活、多元的语言与文字感知语文之美、体悟生活之美、认识成长之美而奠定基础。但是,由于情感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特别宽泛,使得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时,应该切实关注学生认知实际,深度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与心理特性,并加强对教材情感资源的开掘、借用,促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元的情感刺激下积极投身语文认知实践,获得发展需要满足,实现认知潜能激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与作用
        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相比,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的激活,综合素养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1.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想情感
        由于很多小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判别能力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健全,以致其情感宣泄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干扰的影响而偏离正轨,既影响了其在语文学习中丰富情感的宣泄,又制约了自身发展夙愿的释放。而情感教育的引入,则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多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倾向、情感特性,并给予其适时、充分、合理的引导,带动学生在不同刺激下更好掌控自身情绪状态,全面表达认知情感,将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的向往、对于语文的热情倾露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投身语文学习,更好实现认知夙愿。
        2.可以高效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中的知识、内容、问题等有着更为迫切的探究欲与好奇心,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因为情感教育的促使而得到切实增强。而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可以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路径的延展,将学生引入宽泛、鲜活、生动的认知视域,组织学生在探究、交流、协作、研讨、互动中理解语文内涵,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既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性,又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丰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应该以情感元素挖掘、教育情境创设、情感活动开展为辅助,带动学生在积极参与认知实践、多元感知语文内涵、高效学习语文知识中逐步完善其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其综合素养。


        1.科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给予学生多元且丰富的认识刺激
        情感教育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情操的陶冶,内心情感的净化,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情感元素的挖掘与探寻,并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对一系列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灵活渗透,促使其更好融合至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在词汇积累、课文品读、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主题思想,在知识的关联与迁移中获得丰富刺激,更好感知语文内涵。同时,针对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关键点,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多元生活素材,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认知体验,促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投身语文学习。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小女孩”的悲惨经历与学生的幸福美好生活进行对比,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调来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在朗读示范的时候,要能够学会模仿人物的语言和特点,把卖火柴小女孩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要重视对文章当中象声词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配合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所遭受的痛苦,当时社会的不公正的情况。
        2.灵活创设生动性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积极且迫切的发展夙愿
        由于情感教育的内涵比较抽象、复杂,很多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足、认识不深而难以把握其本真。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情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激活与发展实现。一是多关注学生需要。针对学生认知特性,营造出和谐且欢悦的教学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尊重、理解,且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与教师和谐相处,与同伴协作交流中表达内心情感,实现认识迁移。二是多引入多元媒介。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资源与工具,将与具体知识教学相关联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元素融入学生视域,促使学生在多元感知中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内心情感的激活。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过去的壮阔和辉煌,让学生于内心深处获得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发,进而增强其振兴祖国、捍卫祖国尊严、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落实、践行效果,与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定位、学生发展的关注等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丰富情感的激活、调动、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关注学生实际、多了解学生需要、多凸显学生主体,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发展性、科学性自会显著增强。因此,为了切实放大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应该从不同学生认知特性出发,多给予学生体验、实践、探究、参与、品味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而多元的教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自身认知情感,切实塑造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北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科幻画报,2019(12):58.
        [2]蒲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8-89.
        [3]火元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60-61.
        [4]马姝姝.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