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 虽然特别玩劣而不受欢迎的幼儿在幼儿中的比例并不高,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产生影响却很大,如果他们被忽视,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品德和性格,而且会影响整个班组的教学。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典型幼儿进行行为纠正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探索玩劣幼儿的行为矫正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典型个案的研究获得一般性的结论。
关键词:玩劣;幼儿;行为矫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接触的事物以及人会更多,孩子的行为会被这生活中的种种因素影响,问题行为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曾经有一项5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其表明如果不对不受欢迎幼儿进行干预,这类幼儿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相比其他儿童而言,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儿童的交往问题,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儿童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一、研究对象背景
磊磊,男,6岁,大班幼儿 ,独生子女。智力正常。性格活泼好动,比较任性,脾气暴躁,易生气,易哭。活动过多,在座位上根本坐不住,身体前后转动,不能专心听课,小动作不断。注意力分散,容易受干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好发脾气,与同伴相处关系紧张。
磊磊的玩劣行为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存在一些暴力行为,尤其是在自身利益爱损时。在幼儿园的任何时候,当其他小朋友抢走了磊磊的东西或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将会伸出小拳头打人或掐人,伤害了别人后就站在旁边,也眼泪汪汪得看着他/她。
二是表现出以自我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中,当磊磊正在使用的任何东西时,其他小朋友想和他一起分享时,他先通过语言告诉他/她,这东西是属于他的,不能分享,若其他小朋友有进一步的行动,他会用手抱住这些东西,尖叫或者大哭。
三是往往会以一些捣蛋行为来表现自我:当在集体活动中,磊磊经常一个人嗤嗤地笑或者推、挤别的儿童来扰乱集体活动,试图将其他小朋友也拉进扰乱的行动中来。扰乱后其他小朋友也会开始笑起来,尽管老师让他停下来,但他仍然继续扰乱活动。
二、问题行为分析及诊断
造成磊磊的问题行为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呢?通过三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分析了形成该行为的原因如下:
首先,儿童自身的原因看。从他自身原因来讲,有2大原因,一方面与幼儿的行为特征有关,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所有不能正确地、良好地开展同伴交往的幼儿应得到成人的帮助、指导,使他们改变现状,通过交往而获得种种好处,促进其社会化进程[1]。在平时生活中与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外向,脾气暴躁,易生气,爱伤害他人,所暴露的问题明显能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这也是他不受同伴欢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磊磊的认知能力差,从行为表现一和二中,可看出磊磊更多是进行更多的自我为中心的语言行为。
其次,从教师的教育行为看。 在幼儿园班级中,有一部分幼儿不受欢迎是很常见的,因为在班级中教师关注两头,老师特别关注和喜欢在班级能力强的,听话的,表现突出的幼儿,也特别关注特别调皮,容易发脾气和有伤害他人的幼儿,比如磊磊,教师在关注的同时潜移默化也在给幼儿信息,让幼儿潜意识地认为哪些是不被喜欢的小朋友,再通过自己的接触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而来讨厌与磊磊相伴玩耍,导致他成为不受欢迎儿童,也更进一步地促进增强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第三,从家庭教育的方式看。在三世同堂的家庭背景之下,家庭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是常见的事。首先是老一辈过分宠爱和照顾,认为是独生孙子,事事包办,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
另外当磊磊的爸爸在磊磊犯错误的时,缺乏沟通,经常粗暴相对,以打骂为主,而磊磊只要大声哭泣,妈妈就会阻止爸爸的行为,来满足磊磊无理的要求,这导致磊磊经常用哭来夺取同情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也潜意识模仿家长的行为,产生伤害他人的行为。最后,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2]。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三、矫治措施
对于磊磊的伤害他人、不与人分享、任性、扰乱集体活动的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家园合作,家庭教育要求和方式要保持一致。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沟通。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在生活上,父母也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家庭里,父母和祖父母之间要相互调节教育要求和方式好,尽量不要同时出现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如在孩子得不到满足时,家长在管教磊磊应统一要求,从情处理。严宠相教,那么孩子就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二是多运用正强化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林因.克拉克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孩子接受的奖励造成的。如果其在表现出适宜行为时得到成人的积极强化,那么适宜行为就会得到保持。记得有一次离园时,磊磊的奶奶来接晚了,在教室里,我看见磊磊在帮小椅子“回家”。我看见后,马上表扬他真能干,第二天,我在谈话时间当众又表扬他了一次,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经常把小椅子搬回家,有时还提醒边上的同伴。有时父母会在“无意”中奖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三是在幼儿园中加强与同伴交往的氛围。 一方面,在游戏中创设交往的空间。游戏本身就需要有语言这个桥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磊磊与其他小朋友进行语言交流,使磊磊的语言交往能力增强,语言冲突减少。另一方面,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抓住这个交往的好时机,创设良好的氛围,让磊磊的扰乱转化到交往。
四、成效分析与思考
通过3个月的矫正,磊磊的伤害他人行为逐渐减少,一天三次四次变成一周二到三次左右;分享意识也慢慢改善了不少,愿意与其他人一起玩拼图和积木;在集体活动中,磊磊开始会举手发言了,开始参与了活动,扰乱活动基本慎少出现,磊磊发脾气、任性的状况也明显有所改善,磊磊在班中的人气也在提高当中。
从磊磊行为纠正的个案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生活,学习生活。让孩子自己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学习去生活,才能锻炼他自己,家长的宠爱和包办会让他看不清生活的样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二是要创立孩子们和谐相处的环境。孩子都是好群爱玩的,但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这反而让孩子失去了社会性的学习,让孩子多接触同伴,当同伴来家做客时,父母要热情得招待,给孩子做良好的镜面。
三是构建家校联系的渠道和机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生活中要时时做好榜样,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长还要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游玩,鼓励幼儿简单的交往;另外,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多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来教育和培养孩子。
总之,不受欢迎的幼儿都有相对应的问题存在,若发现有不受欢迎的幼儿要及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成人要尽量帮助那些不受欢迎的孩子找出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矫正问题,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生理上的正常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燕.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2)
[2] 汤萸.父母如何对待幼儿任性[J] .早期教育(家庭版).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