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会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简城第二幼儿园 四川 成都 641400
摘要: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互动时,对教学目标的重视度过高,急于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发展。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从教学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关注幼儿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对教学步骤与过程的设计。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合理,可操作性差,阻碍了数学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
引言:数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否理想,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幼儿学习兴趣低下,教学评价方式过于传统等问题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大量存在着。虽然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并不是很理想。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合理
因为幼儿园幼儿在数学方面基础本身就比较差,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幼儿园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添加了许多以往幼儿园没有的教学内容,使得数学课时有所减少,再加上我国的教师经历了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虽然如今教学已经改革了,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传统模式实施教学,最终使得教学结果不理想。教师长时间使用灌输式、填鸭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在教学时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幼儿的成绩方面,而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的增长。
2.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了解不足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张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构建幼儿知识体系。支架的搭建是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都没有注重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理解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实践效果也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教师虽然乐意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尝试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但是由于教师对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理解深度有限,设计的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没有掌握到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精髓,甚至还有的会出现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相悖的情况。
3.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一部分幼儿对数学学习存在厌学情绪,他们把数学当成是一种学习负担,在学习中无论教师如何催促和监督,也不会去学习,甚至会越来越讨厌数学这门学科。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无法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想法,但又不想顺着她们的意愿于是就故意“唱反调”。大部分的幼儿在学习数学时都会感觉十分费力,付出的努力和所得成反比,渐渐地,幼儿就开始反感数学。但实际上,只要家长和教师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形成较好的心理疏导,就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家长也应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正确看待孩子学习,减少课外培训班报名,让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适当的放松,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素养养成。
4.教学评价方案单一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而言非常有帮助。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准确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进度与教学活动的掌控与安排。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幼儿在课堂上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规范幼儿的课堂学习习惯,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佳。导致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就是教师还没有重视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工作导致的。数学课堂评价是构成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科学管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开展幼儿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有效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这是验证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当前有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时,使用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化,过于注重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价,将数学的准确性、唯一性和严谨性作为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观因素。幼儿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工作开展,首先要找准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将评价工作具体到每个阶段、每节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不同,教学评价方式的使用也就不同。幼儿数学教学评价的原则应当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评价工作。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应用
“支架”一词最初起源于建筑行业的一个用语也就是“脚手架”,从本意上来看,它只在房屋修建的某一个阶段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在建筑完成之后,它就会被拆除掉,但是在它存在的这一阶段,这个工具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吉本斯曾说“支架是导师帮助学习者懂得如何做某事的过程,使其具备未来独立完成的能力”,在本文中,支架式教学的概念为: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知识的辅助工具,幼儿在“支架”的帮助下,认识数学,获得数学学习能力,就像“脚手架”一样,将学习者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一级的水平。支架式教数学是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而来的,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学习者能够理解的知识概念,使学习者能够更加这个支架逐步地提升,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是支架搭建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幼儿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教学活动实际相结合,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提供充足的材料、选择灵活的指导方式,注重所投放支架的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和挑战性,尽可能地让幼儿在适宜的游戏情境中去探索、体验,通过自身努力建构数学知识,帮助幼儿跨过最近发展区,使其达到更高水平。活动《不一样的车牌》中,环节一为情景导入,在这里,教师采用工具支架——多媒体,以情境支架——新型车展带入活动,引发幼儿对车牌号码重要性的认识和探索的兴趣。教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聊一聊汽车。大家都喜欢车子,对吧?谁能来告诉大家,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子呢?看来你们喜欢挺多的车子呢!男孩子都喜欢速度,对吧?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地方正在举办新型车展,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很多最新发明的汽车,想看吗?教师:小女孩给了我们三个数字,123。请你给这三个数字排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每排出一种,就闪出一颗星星。如果闪出五颗星星,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结束语:《不一样的车牌》这一活动中,教师先利用车牌号码的作用激发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再让幼儿自己给车子上牌,最后让幼儿尝试利用123三个数字探究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使用了材料支架——各种各样的车子图片和数字卡片,多个问题支架推动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菲.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3):28.
[2]王聪.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D].河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