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情绪管理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胡敏
[导读] 情绪管理始终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项目,不同学者对情绪管理具有不同的定义
        胡敏
        安徽省合肥市油坊新城幼儿园 安徽省 合肥市230000
        摘要:情绪管理始终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项目,不同学者对情绪管理具有不同的定义。回顾以往探究,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对学前中幼儿进行情绪管理教育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师帮助幼儿们合理管理情绪的基础上,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教师来说探讨情绪管理的途径和策略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阐述了幼儿教师对中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情绪管理
        引言:情绪管理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自身或者他人的情绪进行认识、评估并进行修正性的调整,以便个人或者整个组织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对幼儿的情绪管理教育不需要达到很高的程度,幼儿教师只需要在实际教育为幼儿营造活泼轻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幼儿轻松、快乐、愉悦的情绪状态。情绪管理研究关注的是个体,并不是把一个集体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整体的情绪管理效果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根据心智发育程度不同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建立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乐趣。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一改以往的威严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宽松的情绪气氛中,中幼儿才能放松心情,敢于表达自我。教师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亲切的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独创意识,让幼儿敢于当众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性格。学前教育班的中幼儿们的心智尚在发育,他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幼儿教学的情景,尽量避免幼儿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老师还要为幼儿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该环境中能放松心情,放飞自我。我在日常教育中,首先比较注重对幼儿态度:温和体贴,经常多关注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时常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其次,比较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包括主配班教师之间互敬互爱,遇事友好协商,从不发生争执、冲突。时时以愉快的情绪为幼儿作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幼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自由、轻松、愉快,避免了幼儿的许多不良情绪的产生。
        例如,在每一个开学季,总有一批新生幼儿进入幼儿园,刚刚离开父母,往往会产生悲伤、害怕、孤独的情绪,他们往往表现为表现内向、敏感。这时,教师应该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去和幼儿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游戏的引导者,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还有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自我介绍,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后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思维变得活跃,表现欲逐渐增强。


        二、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消除幼儿的负面情绪
        幼儿产生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活动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消极行为,产生一些负面的心里效应。为了及时消除幼儿们的消极情绪,尽量减轻幼儿的心理伤害,幼儿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幼儿的状态和行为举止有何异常,就必须进行沟通、了解发生了什么,在对每一位幼儿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寻找解决对策。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都会通过外在的行为等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把握机会,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寻找切入点,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控制、消除不良情绪,尽力让每个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
        例如,一个性格好强、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某一天早上带着不开心的情绪来到学校,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观察、没有及时处理好,他一整天的情绪都会不好,甚至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所以,为了避免这位幼儿的不良情绪形成习惯,对心理和学习造成影响,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每一个幼儿,早发现早“治疗”,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他疏导心灵障碍,交给他解决问题、调节情绪的方式,逐步消除他的不良情绪。
        三、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情绪调节和管理
        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行为稳定性差。幼儿的需求无法得满足时,情绪会爆发,会产生大喊大叫、跺脚、哭闹,甚至在地上撒泼打滚。虽然幼儿的这些不良情绪行为更多表现在家长面前,在幼儿园他们有所收敛,但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所以幼儿教师还要联合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醒家长在家庭中也要教育幼儿进行情绪管理,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例如,当幼儿情绪不受控制完全爆发时,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中,教师和家长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幼儿进行反思:自己表达情绪的方法是不是合适,下次还会这样表达情绪吗?当幼儿摔倒磕破而伤心哭泣不止,家长和老师可以用“我已经长大了”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好孩子”“男子汉”或某个榜样人物来鼓励他们。
        结语:总而言之,教师要积累情绪管理的经验与方法,探寻情绪管理的有效教学方式。通过观察幼儿的才艺表演、绘画作品、活动表现等等,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并教导幼儿学会合理发泄负面情绪,积极调节不良情绪。在老师的教导下,幼儿运用各种门类的活动方式宣泄焦虑和暴躁,表现热情和友好。小班中幼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管理情绪,获得情感满足,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新中国70年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变革的回顾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40-52.
        [2]白洁.学前教育中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园,2018,11(34):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