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丽丽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的探索活动。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因此科学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活动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使幼儿获得发展,是对幼儿的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狂欢节》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幼儿园在主题背景下,在科学区域活动的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科学区活动
主题活动:
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与幼儿围绕具有内在脉络或价值关联的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根据主题的中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依据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基本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对主题的学习,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主题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的开放式探索活动。
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工具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开展合作以及主动学习的一项重要活动。
科学区活动:
科学区活动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科学材料,操作科学工具,体验科学乐趣,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活动。
一、科学区活动的价值
(一)有利于幼儿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
《指南》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和科学活动的多样性。尤其是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依托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和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渗透。从中可以看出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科学教育区角活动强调必须给幼儿提供自由、创新、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和创设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同时投放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可探究性的、生活化的、合适数量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有效的环境中体验科学,获取知识,以全面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多方位发展。在开展科学区域活动中,采取科学合理地确立活动目标及内容选择与设计。幼儿科学学习是以探究和解决实际为主要途径的。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对大自然有亲近感,但幼儿特别需要成人为其创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按照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在科学发现区给幼儿提供一些能够支持他们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的材料,支持幼儿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使用工具进行探究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测量和分类活动。
科学区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科学区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激发幼儿探索能力。在科学区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兴趣,在科学区投放大量的、可操作的材料供幼儿选择。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中班主题《动物狂欢节》开展的背景下,研究班级科学区在活动内容设计、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实践问题。
二、科学区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
孩子喜欢动物,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不仅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姿态,还喜欢摸一摸、抱一抱、喂一喂小动物;他们不仅对身边常见的动物有兴趣,还会对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动物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如各种野生动物、恐龙)。他们在与动物的接触中产生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在与动物做朋友的过程中体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萌发亲近自然的意愿;他们在模仿动物时尽情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性与耐力。 因此,《动物狂欢节》主题的产生满足了中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幼儿各领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教师在科学区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熟悉的内容。如孩子经常谈论的兔子、乌龟、猫、狗等,引导幼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我们要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如我们在科学区可以结合饲养角,因地制宜地饲养合适的小动物,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动物接触和照顾动物的经验。或者提供恐龙的书籍,引导幼儿去探秘。
三、科学区主题材料的投放
动物狂欢节的主题目标有:1.喜欢小动物,愿意与同伴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2.愿意亲近小动物,初步了解如何与小动物相处,学会自我保护。3.了解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饲养小动物。4.以多种形式表达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5.在生活中感受动物、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萌发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决定做个小实验。在设计活动材料时,教师要认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可以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他们在《动物狂欢节》主题下感兴趣的材料,使材料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科学区投放了跟动物有关的图书,如《动物花花衣》、《动物图卡》,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科学区主题材料的投放要适宜,既能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又能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磁铁游戏《小猫钓鱼》,一开始提供的材料有磁性钓竿、回形针小鱼,后面教师会增加贴有各种小鱼图案的的鱼桶。主题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如在科学区投放了昆虫盒子、放大镜等等。不同层次的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要进行选择、探索。
四、科学区主题环境的创设
在主题《动物狂欢节》中,主题环境的创设主体转变为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谈论如何布置科学区环境。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充分尊重并支持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能以多种形式表达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创设科学区的环境。在科学区我们看到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纸盘动物等装饰在科学区的墙面上,地面上还有各种动物的脚印。在科学区的饲养角,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金鱼、乌龟、兔子。饲养区的动物一般以本地区常见的、性情温顺的小动物为主。孩子们在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了可以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懂得如何照顾喂养动物,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在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进行科学区创设,教师在活动内容的设计、材料的投放及环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主题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给与幼儿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幼儿参与到主题环境创设中。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2]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