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麦提·图尔贡
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红柳中学 新疆克州 845550
摘要: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很多问题、知识、内容等,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授、分析、指导,势必难以触发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入理解与充分感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自然也难以保证,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于无形之间化解这一难题,既优化了物理知识、内容、活动、实验的呈现方式,又给予了学生更多深入思考、科学探究、充分理解、高效学习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在物理与生活、知识与问题、活动与实验的紧密衔接、充分融入、有机关联中更好学习物理知识,逐步提升物理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指导实践时,应该以问题情境创设为辅助,将具体知识、内容、实验等转换为具体、多元、丰富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分析中探寻物理知识的规律与特性,更好学习高中物理,开启全新认识发展旅途。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高中物理因为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意识、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以致很多学生在面对高中物理教与学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抽象性知识、复杂性内容、延展性定律、多元性公式时往往会因为难以深入理解、无法充分突破而陷入认知倦怠与学习困境。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对问题情境创设为驱动,使诸多与教学内容、活动、实验等紧密关联的物理问题以情境展示的方式予以呈现,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刺激、带动、激发下突破学习难点、化解学习疑虑、实现认知提升。同时,教师在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本着兴趣性、适宜性、启发性、开放性原则,使不同问题情境与学生认知特性、发展需要、学习内容有机融合,在确保问题情境创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开展物理知识学习,实现物理综合素养塑造。
一、结合知识特性,创设有助于学生思维激活的问题情境
面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物理知识与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难以理解、无法突破而丧失学习自信,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受到严重束缚。对此,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为辅助,将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并对其适时加工,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特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去分析、探究、学习、理解,在找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实现认知迁移。同时,为了确保问题情境创设更好服务于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作用于课堂效能提升,教师在实践与应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该把握好如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有机整合,并根据学生认知现状予以重构,以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二是充分把握学情。开展课前学情预设与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难度灵活调控,让学生在符合自己认知需要的状态下进入问题情境,开展知识学习。三是灵活开展引导。针对问题情境在学生思考、探究、应用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情况,对其灵活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技能提升,获得认知蜕变。例如,在开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速度与时间图像”找出某一段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而深入理解v-t图像以及其对应的意义、价值、作用,在掌握运算直线运动状态和v-t图像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变速运动状态和v-t图像的理解,推导出对应的速度公式V=V。+at,实现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融入生活素材,创设有助于学生认知提升的问题情境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事物、问题等,都可以用物理知识予以解释,更可以在物理学习中找到答案。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出蕴含生活特质的问题情境,将具体知识转换为生活问题,组织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内开展观察、联想、探究,在生活化问题情境内实现认知提升。
一是从生活问题出发,创设关联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借助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分析与研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获得认知迁移。二是从物理教材出发,创设迁移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诸多自己感兴趣的情境刺激下开展知识学习,突破学习瓶颈,提升理解能力。三是从生活场景出发,创设辅助性问题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并融入必要性场景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提升。例如,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飞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生活现象,并对其适当加工,灵活延伸,组织学生集中回顾鸟儿飞行的状态、过程、情况。首先开展理想状态下飞行情况的描述,随后分析现实情况下飞行的情况,最后将飞鸟转换为一个质点,让学生在不同生活场景的转换、诱导下实现对于“运动描述”内容的深入理解,更好学习。
三、设计实践活动,创设有助于学生素养塑造的问题情境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公式、概念、定律等理论知识,都源自实践总结,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实践。而实践性、探究性、延展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则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互通桥梁,引导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在理论基础上深入实践,达到学以致用,学用并举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可以依据学生需要与知识特性,融入必要性物理实验,让学生自行构建实验流程,自行设定实验目标,自行探寻实验器材,对自己对学习的物理概念、定理、规律等进行验证,在深入且丰富的问题情境驱动下投身知识探索,获得综合素养塑造。例如,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创新与优化,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自行设计实践活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所涉及的知识、规律、定理等,塑造自身物理综合素养。
四、结论
总之,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借助问题情境创设开展高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物理素养塑造,已成为一种普遍且必然的趋势。而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可以于无形之间化解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为高中物理教与学活动更好开展提供多元助力与坚实铺垫,既增强了教学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又提升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多元性、发展性。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知识特性为基础,加强研究分析,探寻对策方法,使诸多更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资源、素材、实验、活动等充分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视域,为确保高中物理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赵士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8.
[2]韩锰.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8):91.
[3]雒志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35.
[4]左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