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摘要: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以来,越来越注重的是学生的算术问题,许多数学教育都以“套公式”为前提来展开填鸭式教育。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侧重率越来越低,但现实结果往往折射出该教学模式的巨大坏处,不仅挫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助长了学生们依赖性的“生长”,尤其是初中生们。但幸而有社会发展的推力作用,使得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发展能够更向前一步。以此为基础来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另一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路径探索
引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能提高学生们的辨别能力、洞察力和记忆力,且也能够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初中生们大多都比较心高气傲,会有叛逆期,且他们会因为被长时间的管教而感到厌烦。且初中时期的数学基础很重要,往往能影响到高中的学习,尤其是初三的数学课程,少了新课,更多的是复习课和自习课,学生们的焦虑使得他们不能静心思考。而数学思维的培养能使得他们能够习惯性地思考,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慢慢提高。由此可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必不可缺。
一、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学好一门功课,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第一教师,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许多教师们在教学方面只想着输出,不想着学生们的“输入”。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得学生们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厌倦,尤其是初中生们,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有无法熄灭的火热之心。因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为了学生们能够在开始学时便能渐入佳境,教师们需要做充足的课前工作。比如在教初三学生们《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们产生主动去学习的习惯;再分组布置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抢答有奖的问题,增加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次数。而在讲课之前,可以讲一些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趣味数学,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1],而课前工作做好后,上课才能更加轻松,且学生们的兴趣也会逐渐的被激发,数学思维也会在这往复循环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二、在课堂中多让学生打开“头脑风暴”模式
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思即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多打开“头脑风暴”的模式,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数学是具体的,它可以具体地算出确切的答案;但数学又是抽象的,有着千变万变的数学函数。因此学习数学不能只让学生们接受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们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2]。比如在教初三学生《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回忆之前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对比新学习的二次函数,观察二者有什么异同,有什么联系。抛出可获奖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多加思考,多加参与课堂。当然还可以出一些课本以外的题目,让学生们来练习,抢答甚至让学生们自己讲课,这不仅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中随时打开“头脑风暴”的模式,还能够让他们多加参与课堂,多加思考问题,培养表达能力。且学生们在自己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清晰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还能让其他学生对比自己的方法,借鉴新的方法,获得更多不一样的思维能力。正所谓“一个人理解不理解,看他能不能给第二个人讲明白”,因此教师们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还可以观察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三、寻找趣味数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众多。而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方法是让学生们画有趣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切身感受趣味数学。思维导图的绘画往往能够将我们对学科的理解有更加简便的叙述,有更加清晰明了的结论,且也让学生们在复习时有更多的方法。由此可见,寻找趣味数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最缺乏的便是课堂中共同探寻同一个问题的学习氛围,而趣味课堂便能让我们的学习目标更加统一。因此教师们可以寻找一些趣味数学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们画思维导图,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重点,或者让学生们在室外做一些数学活动,给学生们讲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这不仅能够将我们的教学成果超前完成,让学生们在这紧张复习的阶段中有着可以“呼吸”的时刻,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越来越少,但这样枯燥的课堂对于现代的学生们已经不太可取了。学生们接受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且接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不一样。尤其是初三的学习中,夹杂着紧张和焦虑,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难以集中,若将课堂趣味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J]. 教师, 2019, 000(013):47-48.
[2]惠导毅. 探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 000(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