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焕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湄池小学 浙江 绍兴 31181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教师不仅要发挥其教书职能,更要发挥出育人职能,班主任教师作为小学最重要的德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完善其德育工作,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改变传统教育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小学生德育理念与方式多种多样,幸福教育就是其中一种德育理念。本文在幸福教育德育理念的指导下,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青睐,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造创新意识与一定的创造能力,为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就接受较为科学、合理的道德品质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以后更深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力军,需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学习最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幸福教育概述
1.幸福教育概念阐述
该教育理念最早在俄国诞生,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人文主义思想,所以,被我国教育界所采用,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幸福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第一,从“幸福”二字可以看出,该教育理念从学生内心感受出发,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能只局限在学生的现阶段,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而在学生童年时期采用幸福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这对学生将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与发展,增加一些外部力量。因此,采用幸福教育理念指导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完善学生人格,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2.幸福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作用
幸福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正向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正面的人生观,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确保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学习信念,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幸福教育非常重要且有必要。采用幸福教育理念进行小学德育工作,对班主任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与较高的综合素养,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用自己的智慧,促进幸福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使自身德育工作更加完善,改变简单粗暴管理学生的方式,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成长为综合性人才。
二、在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完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确保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发展
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属于服从地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体现了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与学习有严重的畏惧心理,这种模式不符合学习规律,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不敢向教师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从细节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包容,了解每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树立起自信心。例如,如果当学生出现学习状态差或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不能采取质问的方式进行解决,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学生当下的家庭情况、内心想法等,找到学生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然后再对学生给予引导,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教师与学生经常性沟通,学生会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就会主动找教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教师就可以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有趣,不仅认真学习班主任所教科目,在其它科目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们也十分配合。
2.增加对学生的鼓励频率
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的鼓励,但由于小学自我控制力较差,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并且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出现学习不认真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粗心大意等情况,教师不能一味的采用批评式教育,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对学生错误的改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任何好处,需要教师采用鼓励式教育方式,先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把一道反复练习过的题目做错时,这时学生的内心一定非常惊慌失措,当把他请到办公室谈话时,学生一定会认为教师要严厉的批评他,如果教师耐心的询问他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询问他是否已经理解该题目,这时学生内心的恐惧感一定会消除一大半,接着教师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犯错,每当出现错误时,需要找到原因,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下一次犯错,接着鼓励学生,告诉学生:你是一个上进、努力的孩子,不要因为这次所犯的小错误就否定自己,只要在今后的学生中更加认真,一定能够取得进步,这样学生就会完全消除戒备,从而告诉教师内心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并不可怕,需要找到原因,克服错误的产生,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更愿意告诉教师他们的学习情况与内心想法,促进了班主任德育工作更顺利开展。鼓励式教学方式效果十分明显,粗暴的批评式利用教师的威严对学生进行打压,学生表面上看似听话,实际上学生内心对教师并不认同,而鼓励式教育方式,从学生内心出发,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教师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生活会更加愉快,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成长有巨大影响,不同的德育工作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完善自己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班主任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急完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46-247.
[2]郑新妹.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2-28].
[3]许云燕.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