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54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产业、工作、生活深度融合,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中职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一直对新媒体青睐有加。可以说,新媒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中职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围绕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进行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院校;中职生;德育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综合国力竞争中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热爱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现阶段十分重要的教育问题。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质会影响人的一生,中职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中职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中职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一直对新媒体青睐有加。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中职德育工作者要正视这种情况,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正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生的主流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但在工作中发现,也有部分中职生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对网络海量的信息缺少甄别能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一代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够保证正确的航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与目标是一个人努力奋斗的动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容乐观,很多人表示自己还没有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只是想过一天是一天,对未来没有长远的规划,对生活、学习没有制定计划,一些学生还整日沉迷于网络世界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这实在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的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实用”为原则,表现出务实的、讲求回报的功利化倾向。鉴于这样的情况,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重要。与此同时,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正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拓宽与中职生沟通、交流的渠道,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找准新媒体思想教育的方向。把中职生在网络新媒体反映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导,把新媒体平台变成一个信息传递、知识学习、思想交流和教育引导的前沿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德育工作由塑造到引导方式的转变,平等相处、共同探讨,改变对话的姿态。在共鸣中赢得中职生的信任,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打造新媒体德育平台
中职生普遍喜欢运用新媒体获得信息、发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就应该积极打造新媒体德育平台。抓住诸如微博、微信平台、QQ空间等平台,创办不同特色的德育引导平台。比如利用微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粉丝量大的特点,把微博新媒体平台办成时事热点、重大舆情事件及突发事件的主舆论场,通过博文的深入剖析,层层递进,在分析中融入法制、道德和责任意识,以中职生接受和容易理解的语言,激发中职生的共鸣,把握新媒体的话语权。
另外,中职院校还要实施教育先行的原则,塑造新媒体理性文化特色。毋庸置疑,任何媒介的信息传播,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属性和特色。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传播平台,对中职生的教育功能在于它的理性引导。因此 ,中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建设新媒体教育的理性文化。对中职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培养他们理智、包容、守法、诚信、遵守规则的意识,在新媒体平台合理、合法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对新媒体信息做到理性对待,理性思辨,理性传播,理性交流的新媒体文化素养。培养中职生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坚持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传播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内容 ,尽到一个合格公民应尽的责任,把新媒体塑造成一个阳光、和谐、共享的学习平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培养中职生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给中职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虚假新闻、落后新闻充斥在新媒体平台上,这些落后新闻对中职生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中职生受到了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在网上散布谣言,成为所谓的“键盘侠”。这说明有少部分中职生缺少良好的媒介素养,他们甚至忽视了道德法规的约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中职生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
目前对大多数中职院校来说,“两课”仍旧是中职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场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应将互联网行为规范教育归为德育工作的范畴。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应该强化在校生的互联网主体观念与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其对各类不健康或诱导内容的分辨能力与抵御能力。因此“两课”的培养目的中需加入互联网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同时,中职院校需要将互联网行为法规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长有限,中职院校应该尝试更多的渠道面向中职生开展互联网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而各种中职院校文化宣传活动是和中职生日常学习、休闲与生活直接相关的一类活动,中职院校的宣传部门、团委以及所有的学员应该将互联网法规及相关案例融入到中职院校文化中,实现互联网普法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校园互联网法律文化教育环境,增强中职生对互联网法规的运用实例,引导中职生全面且深入掌握各种互联网法规条令。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目前,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职生离不开智能手机,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很多中职生由于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变得人际关系疏离,身体素质下降。基于这样的情况,中职院校还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德育活动,让中职生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与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道德情操。中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在这样的人才目标指导下,中职院校可以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辩论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让中职生为了参与这些比赛积极准备,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技能,这对促进中职生的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中职院校也可以安排中职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见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因为现在很多中职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可以缩短他们最后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中职院校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正视新媒体对中职生产生的影响,将新媒体打造成有效的德育平台,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道德知识,内化道德行为。在日后,我还会探索更多的对中职生进行德育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9-22.
[2]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13.
[3]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6-77.
[4]高明,夏毅.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7,(2):34-36.
[5]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2-134.
[6]滕建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89-95.
[7]张春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0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