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芳
广东省罗定市金鸡中学 广东省罗定市527221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情感教育是德育的催化剂。在德育工作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增加德育的感染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因此,许多人都主张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去,以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文章以初中德育工作为背景,就情感教育在其中的应用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对德育有促进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 德育工作 情感教育 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德育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规范化。但是,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都缺少情感和弹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要有情感。”德育工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重视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渗透,运用情感教育让学生反思自己,去践行知识。那么,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来锤炼学生的情感,强化德育工作效果呢?
1发掘情感内容,净化学生心灵
德育是关乎学生人生走向、公民道德素养的一件大事。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德育不受重视。如今,德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在初中德育中,许多教师都习惯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抓住某方面的内容,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非常被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初中生也是如此,初中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需要投入情感,开展情感教育,触动学生的情感。初中各科教材、课程资源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和发掘各科课程资源中的情感素材,净化学生的心灵。如在德育工作中,可以借助语文课程资源中的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亲情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成为有着远大理想追求、懂得知恩感恩的人。同样,在德育工作中,也可以用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养成乐学好问的习惯,形成理性、认真的态度。这样充分发掘情感教育素材,有意识地改变德育内容和方式,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达到德育目的。
2借助情境教学,感动教育学生
初中生的感情都非常丰富,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历练不足,所以他们普遍缺乏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倾向。但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给予学生积极的刺激和引导,以增加德育的可接受度。情境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情境教学在气氛渲染、情感激发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可以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构建情感教育情境,加深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完善德育知识结构。如在学习社会道德时,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一些关于社会道德的热点新闻、热搜事件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用视频来教学:先播放视频,让学生看视频,结合视频引出媒体和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议话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然后,结合一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如果碰见老人摔倒,自己会不会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看待那些不扶老人的人和那些讹人的老人。
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和诚信教育,教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辩证地看问题,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道德。还要保护好自己,认清社会的复杂性,坚持做一个理性而有道德的人。这样运用多媒体和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让学生牢筑道德底线。
3联系现实生活,提高思想觉悟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更是教育的源泉。初中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来自与他们相关的人和他们日常生活的经历。过去,初中德育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德育工作以口头教育为主,带有严重的说教色彩,德育没有生活性和感染力。所以德育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让德育回归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载体,构建以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可以拓展德育工作途径,让学生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感悟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初中德育工作要会回归生活,通过德育与生活的有机统一促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热爱生活的人。如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小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感恩之情,并引导学生回馈父母,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为父母做顿饭,帮助父母洗衣服。在节日时,给父母制作贺卡,送小礼物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家庭关系变得更融洽,还可以强化德育的效果。又如,在学生生活和品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同龄人交往,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优良的意志品格。这样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可以增加德育的情感和温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4坚持知行统一,丰富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都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德育内容范围宽,论调比较高,但是操作存在各种困难。德育工作内容与学生生活有隔阂,学生也没有将德育落实到行为实践中去。德育应该是鲜活、具体而真实的。实践出真知,知行统一,应该是德育的最终落脚点。德育必须要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实践、体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有自己的感悟,才能锤炼情感,完善自己。所以,初中德育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情感,收获认识,使德育理念和信条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种蔬菜,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生产劳动,以培养学生热爱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定职业目标,并让职业理想相同、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开展社会调查和走访活动,了解对应岗位和职业对职业技能、素养的要求,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和学习的决心。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工作应该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共情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水平,促使德育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和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谭桂超.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05-206.
[2]马雁琳.初中学生道德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04).
[3]宋淑红.有效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