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创建资源共享环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2(06):1-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称得上带领教育行业走上了新的阶梯。当前,网络教学环境正在逐步地规范和完善,信息化教学已经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完成资料搜索。在这一背景下,微课的概念得以提出。微课是教师围绕某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的课程讲解,通过电脑软件将其做成微型视频,成为教学资源之一。微课的出现顺应了教学发展的潮流,将教学资源以数字网络形式呈现并传播,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普琼次仁.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考试周刊,2018(91):30.]。教育部为了将《纲要》精神切实落实下去,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了1000门视频公开课,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浪潮[ 李博博.视频公开课建设与共享现状调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9):91-93.]。微课正是信息化与教学的结合,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学习者学习一节微课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加之微课能够将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的定理、规律以实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微课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而且微课的学习形式非常灵活,只要有手机、平板和电脑,能够随时随地的反复地观看,对帮助学生重点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毋庸置疑,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我国学者对微课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上,实际应用方面的文献并不很多,微课在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对微课辅助教学活动的有效度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定[ 陈如.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8(88):162. ]。本文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调查微课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最后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对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
虽然微课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得到了教学界的认可,且网上物理微课的资源很多,但微课在实际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好,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微课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设计了教学实践,其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理论意义:微课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关于微课理论、微课设计的研究,对于微课辅助教学现状的调查仅有三五篇,对现状调查与实践的论文并没有。微课理论研究虽多,但研究视角庞杂,缺乏综合的梳理,微课设计的研究也多是为了课程比赛而设计的。本研究尝试对微课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以具体学校的物理学科来进行分析,对微课辅助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微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物理是高中学生普遍认为难度很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畏难心理,导致物理学习的成绩和效率不高。微课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物理素养。而且微课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教师设计微课也能起到些许帮助。
近年来,“微课”、“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总结了“微课”这一概念,并对其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日趋一致。目前,在学术界中,对“微课”的概念和定义的理解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1)学者胡铁生在经历了大量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在2013年对“微课程”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微课”和“微课程”本质相同,都是把微型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针对多项环节(如课堂某一知识点、考试重点、难点或教学活动、任务、实验)等设计开发的网络视频课,它具有情景化的特点,多种学习方式都能够和它契合。
(2)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授张一春提出了他的观点,“微课”是一种经过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者为了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进行了细致的信息化课程设计,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学设计较为重视,并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短而独立存在的。
(3)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他认为,作为一种小课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以内,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时间较短,但能集中阐述清楚一个问题。
(4)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一种经过精心开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把微型教学视频当成主要载体,具有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等特点,内容短小精悍,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
笔者对上述定义进行了总结,将“微课”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的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是在指在十分钟之内,把视频当成载体,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有目的地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也包括在内)或教学环节(实验活动、主题活动)等进行精心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的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微课”又称“微课程”,它可以和多种学习方式兼容,针对某一学习者需要的专题知识来精心打造,其中,许多数字化资源都包含在内,如学案、教案、课件等,核心载体是微型视频[ 闫林华.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力培养策略的探究[D].扬州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