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余子洋
[导读]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想
        余子洋
        江西省横峰县实验小学  江西省横峰县  334300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想,弥补了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足,同时大大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在生动、直观的图形辅助下轻松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学科,虽然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来进行理解和吸收,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容易是小学生陷入思维困境,给学生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以直观的图形或图像的形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小学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促进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轻松化解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借“形”来理解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关于计算教学中的算理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理解的难点,常常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依然,盲目的对公式进行照抄照搬,导致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质量差,更无法将算理吸收内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将数字关系通过图形表现出来,使数学信息更加的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轻松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理解了其中的算理。[1]比如学习“9加几”这课时,需要学生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为了使学生对“凑十法”理解起来更简单,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思考。老师指导学生借助小木棒来进行实际操作,将小木棒分别摆成2组,一组9跟,一组6跟,然后让学生从6根里拿出1根,放在9根那组,组成10根,原来的那组就变成了5根,5根+10根很快就得出了结果。在数形结合思想下学生轻松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发现了通过凑十使计算变得更简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凑十法”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灵活运用。
        二、用“形”来理解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通常是对事物性质、规律、内在联系的总结归纳,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现在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于数学概念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具体事物,使学生观察更方便,理解更容易。

比如学习“三角形”这课时,涉及到“三角形”“高”“底”的数学概念,如果单纯凭借文字描述有的学生无法拥有准确的理解,同时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在讲解这部分知识内容时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指导学生通过图形来亲自尝试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在图形的辅助下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同时理解内化了三角形的数学概念,对于三角形的高和底也直观的图形展示中理解并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效率,为学生接下来的三角形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又比如学习《平均分》这课时,对于“平均分”的数学概念老师利用9个大小相同的小木块摆成三堆,第一堆2块,第二堆3块,第三堆4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堆的数量是否一样多,然后老师将9个木块分成均等的三份每堆三块,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在通过老师的两次演示发现了数量上的变化以及第二次分堆的特点,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用“形”来梳理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积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题意,梳理其中的数量关系,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将题目信息正确提取,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针对小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这种情况,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学会把题目中的数与形结合起来,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问题转换为图形问题,图形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出题目的问题和数量关系,使学生借助图形来梳理解题思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解题难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比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课时,老师为学生列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现在有一个长方体方体是由5个棱长均为10cm的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将长方体拆开后,五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呢?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一样吗?学生在面对这道题目时很容易想到是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表面积,然后在乘以五,得出五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再进行比较。那么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题思路呢?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结合思想来进行解题方法探索,学生绘制出长方体的草图,以及拆开的示意图,很容易发现在五个正方体拆开的过程中,没拆一次就增加了2个面,将长方体拆成正方体一共需要拆解四次,那么就会增加2×4=8个面,显然比正方体的五个面的表面积要大,这道问题不用求出长方体的面积也轻松找到了问题答案。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持续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来打破思维壁垒,将无形的解题思路变得清晰、简洁,使数学学习变得充满乐趣,激发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信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科普童话.2017 (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