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帮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 四川省巴中市 636624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小学数学。学好小学数学不但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还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更能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们山区农村小学各种教学设备不齐全,相对城里的学生,我们山区农村小学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将生活中实际的经验和实例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生活实例去感受速学知识的合理性,促成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和谐同步。我就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粗浅谈些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小学数学教学——感受数学有趣
1. 摄取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农村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量角器、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预先制作的卡片,抽取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同时再让学生举出自己家里和教室里哪些图形是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生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热情。
2.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的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从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胡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小红家养白鸡15只,黑鸡8只,白鸡比黑鸡多几只?
学生回答:15-8=7(只)
不必反复强调算式中15、8、7只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直接理解是“白鸡多一些,黑鸡少一些,从15只里去掉8只,就是白鸡比黑鸡多的7只。”这样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容易接受,觉得学起轻松。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合理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测验证。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还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学过“比多少应用题”后,我们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妈妈今年35岁,比女儿大25岁,女儿今年几岁?”
有学生说:35+25=60(岁)
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学生:因为大25岁就要加上25岁,所以就是60岁。)
大部分学生回答:女儿比妈妈年纪大,不符合实际。
引导学生改换思路,妈妈比女儿大25岁,那么女儿就比妈妈小25岁,这样就好理解了。
正确的应该是:35-25=10(岁)。
首先肯定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作法作出判断。同时让学生自己检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合理,指导学生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结论,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合理性。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有用
1.开设数学实践课,创设应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数学生活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计算书本、课桌、教室地面等面的面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确有好处,同时又能诱发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感到身边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带进生活实中,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数据处理与统计”后,开展“争做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圆、角、分的认识”后,开展“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和土地面积计算”后,开展“学做农田计算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
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例如:一张长方形纸,折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有学生回答:3个。
再动动脑筋好好想想、动手做做。
学生回答:3个、5个。
再如:1+1=?
许多学生回答:1+1=2。
但在生活中就不一定了,带上单位来计算,1只筷子加1只筷子就等于1双筷子。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认真思考,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穷,同时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虽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义在于乐在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
以上就是我多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所得,具体实施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将学生最感兴趣生活实例用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例子,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授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学习、爱学习的人才,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二0二0年十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