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炜鑫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生态学原理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人本性”与“发展性”便是生态课堂的核心要求。文章提出生态课堂指向下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六个优势,以期为构建地理生态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地理实践;地理生态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教育的最终指向,而根本任务所强调的“人本性”与“发展性”也是生态课堂所向。生态课堂要求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厘清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重点关注生态主体的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旨在营造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培养生动的知情意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
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和具体学情创设真实开放的劣构情景,确定项目方向,设定项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学习实践并展示项目产品,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整体性、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视与生态课堂理念不谋而合。
一、项目式学习在构建生态课堂中的优势
在生态课堂指向下,项目式学习具有以生为本、动态开放、多元共享、灵活综合、实际高效等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主体平衡发展
生态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输入课堂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活力的丰欠,且能量的流动反馈会再次激发系统活力。
对教师来说,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在项目开展前综合考虑、划定范畴;项目开展时针对实际、提供指导;项目评价时客观全面、及时反馈。要求高、耗时长,在这个“缫丝纺线”的过程中,教师投入大量能量,也得到了能力与情感的反馈提高。对学生来说,项目式学习是近似于从无到有的“织毛衣”过程。学生需要在真实开放的劣构情景中,发现问题、拟定计划、设计并检验项目产品、解决真实地理问题。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趁兴而行”,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推动其知识技能情感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目标多维兼顾
地理生态课堂的目标不仅停留在学科核心素养层面,还强调对精神文化环境生态的重视。同样,地理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以人地协调观为指导,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两大能力开展地理实践,解决真实地理问题,从而直观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产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习动力。
3.教学情境开放真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绝对封闭的,与外部系统的渗透关联也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花盆效应”指出,“小生境”会限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三尺讲台四面墙,项目式学习将师生置于开放真实的、与外界社会不断互动的生态系统之中,他们面对的是复杂鲜活的地理现象,地理信息丰富庞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4.教学内容灵活适切
项目式学习以生成性资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来源,学生循着项目驱动问题链不断补充丰富项目内容,信息收集方式、学习风格、思维习惯、优势智能等方面差异会让项目结果大相径庭。因此项目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变动性,每一步都独特不可复制。
5.教学过程动态关联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之一,在项目式学习中,课堂生态是动态关联的。
从生生互动层面来看,异质性小组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单元,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生自愿等原则组建起来的项目学习小组是生态个体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集中体现。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优势智能的个体集合在一起会产生碰撞与摩擦,但更多的是互补与共进。一方面,优势个体就像鲶鱼闯进沙丁鱼池,会激发“沙丁鱼们”的求生欲望,让他们想要变得更灵活更快速,从而刺激落后惰怠的组员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另一方面,异质优势个体的聚集会产生“轮班领头羊”,在项目式学习的不同阶段轮番发挥优势,在与其他小组竞争中展现群体动力。不同小组之间的竞合关系也有利于项目学习质量的提升。
从师生互动层面来看,项目式学习就像放风筝,放风筝的人与风筝之间靠着风筝线和控线手法沟通,同时,他们也都需要与风对话。学生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必然不是通行无阻的,遇到“疾风”时,教师及时有效地提供建议与帮助是“风筝”飞得更高更稳的保障。随着风势的一收一放,不过度干涉也不放任自流,才能使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6.教学评价多元综合
从评价主体来看,项目式学习评价遵循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统一性。项目式学习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受众评价。既从生产者角度,也从消费者角度对项目展开评价,从多个视角不同立场分析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从评价阶段来看,项目式学习评价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性与动态性。项目式学习主张运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对教学生态系统、教学生态主体进行评价。
从评价内容来看,项目式学习评价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多样性。项目式学习评价包含对项目参与程度、项目建设程度、项目产品完整度等的考察,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都进行了综合的考评。
通过这样全过程、全方位、多链条的评价可以较为明确知晓生态系统中限制性因子的所在,寻求解决方法,促进课堂生态健康发展。
二、小结
地理项目式学习是贯彻生态课堂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教学主体协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情境开放、教学内容适切、教学过程动态、教学评价多元等特征,充分考虑到生态课堂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与关联性。其项目来自于真实地理环境、以地理项目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学习进程、学生需要树立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运用相关地理工具和地理技术手段收集并处理第一手地理信息、设计开发地理项目产品以期解决真实的地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在地理项目式学习中,也需要注意项目主题的确定与地理环境的选择不能过于庞杂多变、教师的教学干预不可多亦不可少,稳定真实复杂环境的劣构程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与方法指导。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变法,只有立足于课堂生态,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与该生态节律同呼吸的方法才是最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