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低碳经济理念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晓琴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的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李晓琴
        泉州实验中学 36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的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是目前人类的共同选择,它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关注,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翁,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就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低碳经济理念的渗透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低碳经济理念;渗透
        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温室效应、雾霾现象、能源危机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低碳经济理念则是在人们反思当前的生存环境后产生的,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从初中阶段开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并引导学生将低碳经济理念付诸行动。
        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穿低碳经济理念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中,有关低碳经济理念的知识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其中。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在正式上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从中找到与低碳经济理念相关的知识内容,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工作,这样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低碳经济理念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其低碳生活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以此来丰富和拓展学生视野,使得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理念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1]。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不能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自然也就很难贯彻节约用水这一低碳经济理念,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这节课的最后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央视记录片《水问》,并在观看后写一篇观看笔记,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从而为学生渗透低碳经济理念,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巩固低碳经济理念
地理这门学科的所有知识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比起课堂教学,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更加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渗透。因为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亲身的体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低碳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低碳生活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兴趣。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来达到巩固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目的[2]。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这节课的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拒绝一次性用品”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要坚决抵制一次性生活用品,像一次性瓶装水、一次性碗筷、塑料袋等,学生通过参与这次的活动不仅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低碳生活的技巧,并且教师可以呼吁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监督,同时这种低碳生活的理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家长,从而使得低碳经济理念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在开展宣传活动时传递低碳经济理念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如果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要时可以开展与低碳经济理念相关的宣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传递低碳经济理念。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目标开展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将低碳经济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后,可以从北京这座城市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开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学生明白城市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十分钟汇报低碳生活成果”的教育宣传活动,在每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一些低碳生活现象进行汇报,并对这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低碳经济理念必然会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贡献出自己力量。
        四、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体会低碳经济理念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渗透低碳经济理念,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像是小组合作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等,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来有效渗透低碳经济理念[3]。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过程中,这节课主要是讲我国不同地区的的主要气候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先带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并让学生思考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的不同的温度带,想象自己在所处的温度带中应该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以及在着装上要如何搭配,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气候环境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科普影响气候变化因素和现象,像是温室效应、雾霾现象、极地气候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气候保护意识。
        五、在生活中教师以身作则践行低碳经济理念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这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理念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所以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承担起引领学生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责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起,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理解、开发以及利用地理课堂资源,将低碳经济理念融汇贯通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自身的低碳经济理念知识进行充实,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为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到随手关灯、双面复印讲义、拒收纸质的贺卡等,通过实际行动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也能开始低碳生活,从而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并形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明确低碳经济理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并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理性消费、节俭生活,促使学生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述艳.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10):58-59.
[2]何群.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渗透的分析——以“水资源”一课为例[J]. 中华少年. 2017(26):108-109.
[3]李继红.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策略的探讨[J]. 新课程, 2019(02):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