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莉
新疆石河子第十七中学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学生才能学好音乐知识。教师应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节奏感,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高效提升,形成高质量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接下来本文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如下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策略
前言:
从小学音乐的教学本质来说,音乐是由不同的节奏所组成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快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学生将会高效地学会这首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以及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用符合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节奏感进行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导入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节奏。一方面学生会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对音乐课堂中学习,避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走神、瞌睡等不良学习现象,使学生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将随之提升。另一方面,节奏感是抽象性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能加快对节奏的感知,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抽象的节奏感,然后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形成。
举例来说,在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节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看到音乐中的人物,将学生直接带入这首歌曲的情境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可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将动画课件分成每一小节,让学生专注观看课件中的音乐,整个音乐教学课堂充满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中近乎真实地学习情景。再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使学生自主地跟着音乐进行肢体的摆动,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歌曲节奏感,加强对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掌控,并感受和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最终让学生在进行不同歌词的节奏学习时,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二、强化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学生学会倾听,才能掌握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听力节奏训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着手教学,从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音乐课本中的教学歌曲都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分析其中的音乐节奏技巧,学生直接倾听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倾听大自然中不同的声音,以此锻炼学生的听力节奏,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对声音有深刻的节奏认识,时刻从身边的不同声音中,增强学生自身的音乐节奏感。
举例来说,在学习《赶圩归来阿里里》这节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彝族的风景文化、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于彝族的热爱。向学生展示完彝族的风情文化之后,然后播放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感受赶圩归来中的不同节奏,带来的不同情感体会。紧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慢慢学习这首歌曲,逐渐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在这个良好的音乐意境中,学生将会有效掌握本首歌的高亢、明亮的音乐节奏。教师在让学生歌唱这首歌时唱出明亮的音色,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对本节课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断增强。
四、开展课堂游戏教学,有效的训练学生节奏感
做游戏是小学生最愿意参与的一项活动。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一方面,将枯燥的音乐知识转换为游戏中的趣味知识,让学生一边玩耍一边学习,使学生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放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中形成自身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专心致志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举例来说,在学习《童心是小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将击鼓变成了本节课所要学习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开始传花,音乐停止时,传花停止,然后教师向其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本首歌曲中的情感,从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接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让学生初步对歌曲的内容、情绪、节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变化重复的节奏感,让学生可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高效地进行歌曲学习。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好,在亲身参与中加强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与运用,使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四、运用打击乐器教学,强化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因其通过敲打可发出声音的特点,可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可强化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并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一方面,教师可引导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对几个常见的打击乐器进行学习,定期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在检查学生是否可用打击乐器良好的掌握节奏感。让学生不但能巩固自己对节奏感的认知,还能在打击乐器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的节奏感。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节奏感较强的学生,不仅要运用打击乐器训练节奏感,还要运用身边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物品,自己制造属于自己的简易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并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打击乐器的辅助教学下,班级学生的整体节奏感都可得到高效的培育,学生还可从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从生活各处发现节奏感,提升自身的节奏感,对音乐这门学科进行良好的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育学生的节奏感,可形成高质量与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节奏,之后再强化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而开展课堂游戏教学,有效的训练学生节奏感,最后运用打击乐器教学,强化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由此促使学生的节奏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雷蕾.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8,(4).174.
[2]胡皓涵.世界民族音乐节奏感知觉的产生及运用[J].黄河之声,201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