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霞
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广东 梅州 514000
目前社会上普通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只有分数低,升学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职校。面对文化素质低下、心理状况不很健康的中职生,选择怎样的教育方法,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得”是每位职校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使学生以兴奋、激昂、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入到职校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的赏识是成功实现教育这一目的关键所在。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赏识是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赞赏效应。”因此,职校老师更需具备伯乐的眼光,用真诚的言行去赞赏学生,正好像“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样,学生就会在你赏识、鼓励中以愉悦、幸福的心情接受教育,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职校的学习、生活中。否则可能破罐子破摔。
一、师爱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实现赏识教育的前提是热爱学生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会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熏陶和感化。只有爱学生才能关心他们,才会驱使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写道:“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只有亲近学生、细心体察才能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学生,客观地公正地看待学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职中学生缺少的正是爱,当老师像母亲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他们,以宽容的胸怀、以慈爱的眼光、以喜悦的心情抚育他们成长时,此时你会由衷地说:“这帮孩子真可爱!”确实如此,职中学生因为没有应试的压力,他们比其他同龄人生活得更开心,显得更有朝气。因为老师爱他们,包容他们的一切,如同伯乐一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特长,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当他们体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时,便会像李白一样豪气冲天。同时,教师的爱是治疗学生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根源后痛改前非,他们也会有李白的“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战胜困难、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重塑崭新的自我。一句话,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职中学生更需要师爱,更需要老师的盛赞。
二、信心在赏识教育中培养长大,实现赏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心
中职的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或表现不良,在老师眼中成了笨孩子、坏孩子,长期被排斥、被鄙视。猫有一种习惯,当它脏了时,就表现得十分不自爱,哪里不干净往哪钻,当它洗过澡,浑身皮毛变得干净光亮时,就会变得特别自爱起来。其实人也有同猫一样的习惯,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失去尊严的环境中,他就很容易滋生出一种“再脏一点又何妨”的无赖心理,在自暴自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反,如果他被爱护、被尊重,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向着更值得他人爱护和尊重的方向努力,将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期收获更多的肯定,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愉悦。因此职中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天赋,并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中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教者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对大多数职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接受挫折教育,而是需要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只有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去争取成功。因此要想实现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喝彩、掌声乃至小小的物质奖励,让他们的自信在你的赏识中如鼓足了风的帆一样张大。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鲜花与掌声的美好体验,实现赏识教育的载体是开展活动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都不好,导致他们的自信心受挫,对任何事都不敢主动去做,生怕做不好。针对职中生很快就要面对社会,需要与人交往的特点,学校就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胆量,树立信心,学会与人交往,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的真实存在,在活动中去认真发现、玩味和表现自我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顽强精神,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和鲜花掌声之中。我校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活动内容有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专业技能比赛、演讲比赛、集邮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对每一场比赛的获胜者,学校都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奖励,不仅在师生大会上表扬,还在宣传橱窗里展示他们的参赛作品,并且请家长、校外人员到校观看学生展出的作品,如每学期必开一次家长会,不仅请家长听老师汇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请家长品尝烹饪班的手艺,欣赏服装设计班的时尚设计,享受旅游班同学热情周到的星级服务,并及时把家长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扬。刚进职中时,学生对这些活动都采取冷漠的态度,不想参加,但在老师的引导下,看到师兄师姐们干得热火朝天,看到获奖的同学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他们终于走出自卑的阴影,大胆、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心理学说:“活动和交往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不但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心理的满足,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创造力、责任感和荣誉感。人生需要掌声。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才干,在老师、同学的赞许声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他就会不断努力,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懂得给别人以掌声,其实也是为自己喝彩,因为他知道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是来自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赏识。
四、赞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实现赏识教育的手段是正面教育
职中生跟普高生比起来,没有明确的高考目标,他们有更多时间与社会多方面接触,有可能迷失方向,产生不良行为。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是教育者的失职;如果一味地责备,严厉地训斥,甚至动不动就处罚,学生心中燃起的点点希望之火就会被无情之水浇灭。西方有句谚语:“青年犯错误,上帝也原谅。”只要不是大错误,就要给他一个面子,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卡耐基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因此,在批评学生的错误前,多想想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再指出他的不足,将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变成和风细雨般的诱导,在平等、真诚、尊重、理解的氛围中,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并能尽快改正缺点,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将反话正说,将批评变成鼓励,通过赞扬他的优点或进步来激励他发扬优点继续进步,达到改正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是有效的。有一本书上说得好:“你若想提升一个人的尊严,就应该设法保护好他现有的尊严,因为尊严能催生尊严。你若想促使一个人更好地实现生活价值,请不要忽略对其精神层面的无微关照,因为精神能派生精神。”青年学生可塑性强,必须采用正面教育、鼓励教育为主。宽严有度,把准火候,教师的一片苦心学生定会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