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辉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诸多外界事物较为好奇,也存在较高的敏感性
        王辉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站前小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诸多外界事物较为好奇,也存在较高的敏感性。在此阶段的知识获取往往会加固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那么此时开展音乐教学,更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小学课堂中的音乐教学宗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来使现在的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加主观的感受。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教学。为了加大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就必须不断创新课程,分析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作用,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调查。
        小学生秉性好奇,活泼好动。音乐教学必须充分利用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操、品德、性格等方面受益,通过音乐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健康的音乐能使孩子的心灵闪烁着美好理想的火花。反之,不健康的音乐就会腐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情趣低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并提高其鉴赏能力。音乐是通过艺术想象力来体会作品主题思想,从想象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为了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就要使他们从小学唱中国民歌,在民族音乐艺术熏陶中,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另外,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爱音乐、爱劳动的特点,就要为他们更多地创造音乐环境,以便让孩子们自觉地接受美的教育。
        在二十几年来的音乐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深深地体会到要充分发挥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呢?
一、歌曲的表演美,能培养孩子的情操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歌表演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儿童最喜爱、最方便的一种表现形式。歌表演能充分发挥音乐和舞蹈的长处,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充分调动起来,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动作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同具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弥补了歌曲视觉上的不足和舞蹈听觉上的不足。
        1、在音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歌曲美的基础上,对歌曲所表现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并且将这种美德形象表现出来,以此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对注解式的歌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歌词去想象歌曲所表现的画面,从而再创造出歌曲的生动形象。例如《上学歌》第一段歌词的四句话,写出了四种物象:“太阳”、“花儿”、“鸟儿”、“我”(隐形的)。这段歌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通过提示: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美丽的花儿朵朵开放,小鸟叽喳在前面引路,“我”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走在上学的路上。再让学生想象着模仿,此时,同学们就会主动自觉地自编自演起来。


        2、在指导学生表演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或物的动作特征,去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形象,如:《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其中的“呱”是青蛙特有的叫声;“跳”是蛙跳,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特有的动作。在这了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模仿,然后指导规范化,并示范动作,同学们就一起活动起来,并且都能做得生动、活泼、形象。
        3、对情绪性的歌曲,教师要抓住歌曲的整体情感,让学生从歌曲的曲调、风格、内容去整体感受。如:《小小牵牛花》、《小雨沙沙》等,难以用歌曲的优美旋律来调动学生们的表演欲望,教师按照音乐的节奏、旋律做出优美的示范动作,让学生跟着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歌表演是集体性的艺术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既要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动画面,既要培养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个体活动能力,又要促进学生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形成集体表演的能力。这样,即使学生获得了个性的发展,又使学生得到在整体活动中情趣的陶冶。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证明,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歌曲的欣赏,能激发学生自由想象力
从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音乐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格罗津斯卡娅认为“听音乐是培养儿童情感极好的手段”。
        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因为音乐具有情感性,能充分传达人类的感情波动,能打动人心。正如托尔斯泰所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同时,音乐又具有形象性,每部音乐作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形象,各具特色;通过音乐的欣赏,学生可感受到音乐形象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引领内心的共鸣,达到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目的。正是由于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
        2、音乐又具有概括性、广泛性。音乐具有同类事物的概括联想的通感作用,它扩大了音乐的容量,产生了音乐的不确定性,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由音乐而引起的想象和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都会帮助学生的再造性想象设创造性想象。音乐欣赏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他们音乐课上所学到的乐理、唱歌以及器乐、创作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欣赏音乐,学生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进一步加深对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消化。
        总之,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做到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当时刻注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内涵美、意境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