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涂文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瑰宝,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独属于它的魅力
        涂文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双凤中心学校  四川 内江 64215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瑰宝,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独属于它的魅力,音乐以及文字都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的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将音乐的传播作用发挥到极致,从小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音乐;音乐课堂;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世世代代的传颂,传承下来的都是极具有民族精神的优良美德,尤其是传承下来的古典音乐,更值得教师在教学中细细推磨,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在音乐乐符的跳跃中实现自己人格的快速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用一个个动人的乐符将传统文化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展开初步的探析。
        一、合理选择新颖教材,促进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俗话说:“一个善于思考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永远没有固定的素材,应该敢于做学科教育的决策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当地的民族特色与学生的音乐课堂结合起来,切实的了解学生最需要的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音乐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傣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泼水节”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一个节日,在该节日中,傣族人民全部穿着华丽的衣服,互相泼水,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之意,在傣族的泼水节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引入小学音乐的《大海》的学习,在音乐课程大海中,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海边生活的热爱,在教授这篇音乐课程时,就可以将纯统文化与歌词进行充分的融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又能够融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将传统文化与课程进行融入性的结合,促进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型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再比如,在进行新的乐曲的学习时,可以将有关课程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多媒体导入的方式,以生动形象的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对新乐谱的兴趣。[1]例如,在学习新课《茉莉花》时,可以播放《花神下凡》的经典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中花神高洁高雅的品质非常符合《茉莉花》乐谱中,好一朵美丽茉莉花的设置,学生在观看神话故事的同时,加强了自己对茉莉花的深入理解,促进了对音乐知识的深层次把握,同时,神话故事中传播的文化,凝聚着纯洁美好的育人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指南,小学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新的认知,更是学生通过音乐去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的课程设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促进学生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密切结合实际生活,促进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的课程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密切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民族乐曲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中感受音乐,将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出轻松活跃的上课氛围,帮助学生一边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快乐,一边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

[2]例如,在教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音乐曲目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秦始皇的大一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六国,为祖国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因为之前的燕国、楚国、赵国等等六国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的不同,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变迁,就形成了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但因为大家一起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使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入,使得学生了解周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平时的交往中,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习惯,并要和睦的与他们相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音乐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明显感觉学生在歌唱的时候,更加的洪亮有力,促进了学生对音乐歌词的深入理解,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课堂,从来都是学生探索祖国的历史、学习先祖为人处理的方法、加深对音乐理解的过程。
        三、合力开展音乐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美育发展的时期,同时性格上也非常的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学会开展各种各样积极有趣的音乐活动,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活动进行完美的融合,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理解。例如,在教学《丢手绢》这一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丢掉手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3]在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丢手绢起源于公元1243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创,后来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通过对丢手绢的源头探索,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组识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手拉手,选择一位小朋友进行丢手绢,在丢手绢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唱《丢手绢》这首歌曲,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并对其文化传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动的课外音乐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更好理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小学音乐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探索音乐中的传统文化,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符,它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教会学生用动人的情感去丰富自己的人生,育人永远比教人更加的重要,教师要将音乐中的传统文化之美发扬光大,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
        四、结论
    任何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传承,小学音乐的学习更加不能例外,优秀的文化传承与小学音乐的充分结合,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小学音乐的学习也是奠定学生音乐学习的一个过程,传统文化的深入根指,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研读,传统文化是现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项文化传播,随着现在人们对教育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与传统文化交融的教学实践符合这一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指的被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艳.中国传统“大”文化融入音乐“小”课堂[J].北方音乐,2019,39(23):156+160.
        [3]杨雅琦.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5):103-104+139.
        [5]赵梅.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12):181.
        [6]薛媛.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北方音乐,2018,38(09):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